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报告> 正文详情

县十六届人大六次政府工作报告

作者:张益民 发布时间:2011-03-02 15:34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2月20日在旬阳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旬阳县县长 张益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和2010年的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旬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紧紧围绕率先突破发展、建设陕西强县目标,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生态化、人文化进程,战胜了诸多困难和挑战,确保了“十一五”发展任务圆满完成,谱写了旬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经济发展快速突破。“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5.44亿元,是“十五”末的2.48倍;工业总产值达到78.24亿元,是“十五”末的3.1倍;农业总产值达到15.94亿元,是“十五”末的2倍;财政总收入达到10.14亿元,是“十五”末的2.82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4亿元,是“十五”的5倍;三次产业比由21.43∶35.01∶43.56调整为16.57∶44.63∶38.8。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我县在全市的经济大县、工业强县地位。同时,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工业经济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带动,通过狠抓“双百”企业和“双亿”项目,建立起了烟草食品、新型材料、生物制品、水泥建材、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六大支柱工业体系;农业经济按照“强烟、壮畜、优姜、兴林、扩桑、稳粮”的发展思路,狠抓强村大户,发展一村一品,形成了以烟、畜、芋、姜、桑为支柱,粮、林、果、菜、渔为补充的产业化格局,狮头柑、魔芋、油桐成为旬阳的农业品牌;房地产开发和酒店餐饮、物流商贸、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增物流企业24家,商贸从业人员达9514人;劳务经济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县年劳务收入由“十五”末的4亿元增长到16亿元。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修编了县城总体规划和重点集镇规划,完成了鲁家坝大桥、观极路、宋家岭观景台一期工程等重点项目和康华园、丽都家园等一批居住小区,随着信合大厦、锦江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相继竣工和旬阳大道、阳鱼岛开发等一批项目的启动实施,县城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蜀河、赤岩、仙河等万人集镇建设与生态移民、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集镇功能不断完善,涌现出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型集镇、文明新村、优美民居,探索出了“贫户下山、能人进镇、资源流转”的“旬阳模式”,全县城镇化率由“十五”末的20.1%提升到33.6%。襄渝铁路复线、西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康铁路复线和十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建成高速公路25公里,铺设通乡油路或水泥路339公里,修筑通村水泥路1700公里,新建桥梁103座、便民桥95座,县境高速公路和通村水泥路实现了零的突破。新建大中型变电站6座,全县60%的村完成农网改造,累计建成安全饮水工程261处,新建集雨水窖2.9万口,修建基本农田4.7万亩,发展节灌面积1.57万亩,电视覆盖率达92%,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民生工程富有成效。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1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809元,分别较“十五”末增加2158元、8191元。公务员津补贴、村组干部工资待遇及村级办公经费标准显著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了“两免一补”、蛋奶工程和义务教育全覆盖,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前列,顺利实现“双高普九”,成为安康首个省级教育强县。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改扩建县乡医疗机构32个,建设规范化村级卫生室340个,成功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人口计生工作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殊荣,科技自主创新成果丰硕,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体育事业繁荣活跃,双创工作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探索连片扶贫模式,五年中有7.8万余贫困人口基本脱贫。社会保障城乡共享,4.92万特困人口全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7.74万农民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2.92万居民享受城镇医疗保险政策,新建乡镇敬老院和五保户集中安置点43个,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70%。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累计增加城镇就业1047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69人。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集中实施了生态林业、汉江绿化、三百里林果带等工程建设,县域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友好和谐。累计落实生态林业投资4.6亿元,较“十五”增长34.2%;完成造林绿化71万余亩,在“一江三河”沿岸直观坡面基本形成了300里经济林果带,建成千亩以上特色林业示范村43个,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末的43.6%提高到47.7%,被评为省级绿化模范县;完成了30余个流域治理示范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6平方公里,县城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建设启动实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验收,白柳镇、沙阳乡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连续五年,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天数一直保持在360天以上,汉江出境水质一直保持在II类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为10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5平方米。广大人民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明显增强,民间环保行动广泛开展,全民环保氛围日渐浓厚。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深入推进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广泛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挂牌运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提出了“出狠招、舍大本、招巨商、求特效”的思路,并积极建立相应的机制,不仅为客商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而且让客商享受与县内公民同等的政治待遇。大唐集团、陕汽集团、陕西有色、重钢集团4户全国500强企业落户旬阳,先后引进香港建溢、尧柏水泥两家外资企业。五年累计招商引资140亿元,经济发展外向度显著提高。
    ──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着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逐步建立了“企业第一、项目至上、富民为本、科学发展”的施政理念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办事、互利双赢”的工作模式。加强政府法制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40余项,在全市率先开通了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先后被命名为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示范县、依法行政先进县。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密切与政协民主协商,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探索建立了政府工作落实五项制度、惠农资金“一卡通”、财务“三审一签”、公务接待“廉政灶”等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政府采购和建设工程招投标,深入开展行风评议和纠风活动,干部廉政勤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作风进一步转变。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