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五十九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6-30 18:50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7年第73期(总第一百五十九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6月29日

 

导 读:

“养羊人”刘莲绘--桐木镇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刘莲绘速描

扎根刘家院 打赢脱贫战——记甘溪镇刘家院村第一书记刘宝军先进事迹

审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 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养羊人”刘莲绘--桐木镇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刘莲绘速描

在桐木镇白石河村,提起“养羊人”刘莲绘,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肤色黝黑、身患残疾、其貌不扬的乡下汉子,凭着一股韧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在镇村党组织的关心帮助下,在养殖上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土生土长的刘莲绘,今年已经36岁了,患有先天性残疾的他,身材矮小行动不便。家中有一个86岁的婆婆,年老体弱,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婆孙二人举目无亲、相依为命。

帮扶干部知晓情况后,积极奔走帮其争取政策补助,先后落实了养老补助金、高龄补助金、以及残疾人补助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生活困难。刘莲绘却觉得仅靠社保兜底救济,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活困难的;只有自食其力,通过努力和勤劳打拼,才能真正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当他将这一想法与邻里探讨时,得到的只有讥笑:“你连路都走不稳,还想发展产业?”刘莲绘却不放弃,和帮扶干部诉说自己的想法后,得到帮扶干部的理解和支持。帮扶干部随后为他制定了养殖项目计划,刘莲绘买了2只母羊,便走上养羊之路。

为了提高养殖技能,刘莲绘积极参与村组织的养殖技能培训,并且不断请教老牧人和镇技术人员,向他们请教养羊技术。如今的刘莲绘不仅养羊技能高超,还成为了白石河村的养殖防疫员。为了扩大规模,他利用扶贫政策,向信用社申请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由于自己的刻苦钻研,加之帮扶单位干部的及时指导,他终于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养殖经验,以养羊为主,以发展其他养殖项目为辅。现如今,刘莲绘养羊40只,养牛3头,养猪1头,种植魔芋1亩、黄姜2亩、拐枣3亩,是名副其实的养殖能手和脱贫致富带头人。

刘莲绘说:“身残了,志不能残;腿弯了,人生的脊梁不能弯。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连抬头的勇气都没有了。”

 

扎根刘家院 打赢脱贫战——记甘溪镇刘家院村第一书记刘宝军先进事迹

甘溪镇刘家院村位于县城以北18公里处,地处旬河下游,太极湖东畔,全村辖五个村民小组400户1300人。随着县运管所第一书记刘宝军的到来,刘家院村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初来乍到 雷厉风行

2015年7月,初到刘家院村,他说:“我姓刘,又成为刘家院的第一书记,以后我们就是一家子。”寒暄几句,他便开始询问刘家院村基本情况,准备扎扎实实了解民情,切切实实为民解忧。“第一书记,何为第一?走村入户要第一,解决困难要第一,协调项目要第一,化解矛盾要第一,我来就是做事的,就是帮助村民脱贫摘帽的,我一定要实打实地干出点事来”,在工作日志中,刘宝军这样写道。

自任职以来,他同镇村干部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重任,以办实事、干成事、干好事为落脚点,起早贪黑,真抓真做,狠抓实干。为了摸清底子、了解村民、发展产业、淳朴民风,他深入刘家院5个村民小组,走村入户,与群众用心交流沟通,详细收集致贫原因、群众心声及近期打算。

“刘书记,我们张岭(四、五组)老百姓进镇下县太不方便,能不能想点办法?”;“刘书记,我们一组饮水困难,能不能解决一下?”;“刘书记,我现在不想飘在外面,想在家发展,就是么得头绪,你能不能帮我出个点子?”......群众向他反应的困难,他都一一如实记录在册,并多方奔走,力争帮扶到位。

因户施策 精准帮扶

如何精准帮扶?怎样才能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扶贫“第一书记”,这是刘宝军考虑得最多的事。他坚持从解决村干部的思想“贫困”和转换村民思想观念着手,通过组织召开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逐个与村干部交流谈心、进村入户,走进山间地头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传,引导村民走出思想贫困的误区、更新观念,形成真扶贫、人人能脱贫的局面。

“要想富,先修路”。在他的带领下,2016年刘家院村新修通村路8公里,连户路6公里,产业路1.5公里,村组院落道路12公里,投资1200余万元。新修人畜安全饮水工程3处,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农网改造20公里,实现电力有保障,网络信息全覆盖;数字电视入户率100%。投资85万元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补助3万元新建标准化村级卫生室;投资8万元修建村级文化活动广场4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10件套。按照“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先后成立益群油用牡丹农民专业合作社、旬阳县萦绕金丝黄菊农业专业合作社、陕西红太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带动51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和务工等多种途径,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增收。

通过大力推介太极湖旅游开发,以旅游为中心发展各项生态产业。截至目前,全村共种植油用牡丹1100亩、金丝黄菊108亩,建立光伏发电100千伏安。预计今年年底,将实现54户164人顺利脱贫摘帽。

不忘初心 心系群众

二组村民张耀财,是一个单身汉。2016年4月22日,突发脑梗,正在村上安排施工队修路的“第一书记”刘宝军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亲自开车送患者到县医院进行医疗抢救。在长达一个半月的治疗中,刘宝军通过与村干部沟通,决定由村上出钱请人照顾患者,直到6月10日康复出院。在张耀财康复后,他又帮其申办了残疾证,后来又申请办理了五保待遇证。2016年年底,他又自掏腰包为周凤有、安金东、安黄海等特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让他们感受到了家人的关怀。

两年来,刘宝军始终把扶贫帮困、持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实实在在的“平凡事”。其家人形容他不是在刘家院村,就是在去刘家院村的路上。刘宝军是甘溪镇贫困村第一书记中普通的一员,像他这种心系群众情注村民的“第一书记”还有很多,他们在为甘溪镇脱贫攻坚事业工作着、努力着……

( 梁为 潘先爱供稿)

 

审计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县审计局坚持把扶贫审计作为助力脱贫攻坚重要抓手。一是突出监督重点。开展扶贫专项资金交叉审计,审计重点关注相关单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履职尽责情况,扶贫政策落实情况,资金拨付使用情况,着力揭露和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重大履职不到位问题,推动政策落实,促进提高资金绩效,确保资金安全使用。二是创新审计方式。加强审计项目统筹,除了开展扶贫专项审计外,把扶贫审计的具体内容和工作原则,纳入到稳增长政策跟踪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等审计项目中,整合扶贫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法,下沉审计重心,深入乡村农户,倾听最真实声音,掌握第一手情况,使扶贫审计工作更加贴近群众。三是发挥主体作用。为助力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仗,该局在做好扶贫审计的同时,选派3名青年骨干到包联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并累计投入50万元为贫困村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实际困难,为年底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王溪供稿)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