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脱贫攻坚快报(第九十二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2-13 14:04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7年第6期(总第九十二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2月9日

 

导 读:

水润太极放异彩——水利项目促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水润太极放异彩——水利项目促推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实施水利脱贫,不仅可以破解贫困地区水利发展瓶颈,补齐水利基础薄弱短板,也是贫困户梦寐以求的希望。旬阳水利人主动承担起历史使命,积极作为,以“保供水、防洪水”为主线,吹响了水利脱贫冲锋号,使甘甜之水流入群众的心坎里,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从中受益,为贫困户实现脱贫、解决永久性贫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告别灌溉难:渠相连田成片,贫困户致富有希望

“以前,农田水利跟不上,地也没人愿意流转,现在流转费达到800元一亩,还有人抢。”说起脱贫攻坚,双河镇西岔河流域的村民感触最深 “土地一下子变金贵了。”——这变化主要得益于水利扶贫系列政策“红包”。

像西岔河流域这样受益于水利脱贫的村,在全县有160多个。

我县属典型的山区旱作农业县,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确保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将冷惠渠灌区、平定河灌区、西惠渠灌区、龙王滩灌区确定为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点。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机构,下设外围协调组、技术指导组、质量监督组,落实包抓领导和工作人员,健全了施工、安全等各项管理制度,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

在建设过程中,县水利局按照“大办水利,办大水利”的思路,立足于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品位、建精品“四高一建”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统筹、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项目共创、管理归位、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流域治理项目与小水项目、农建项目、扶贫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项目集合,资金集中,扩大工程建设规模,提高工程建设效益。对每一条渠道整治工程,抽调一名业务骨干,全盘负责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凡因技术服务不到位、技术指导失误而造成工程建设损失的,严格追究责任。对挪用、挤占、截留、变卖项目物资或因工作失误造成物资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依照纪律规定予以严肃查处,确保建一处,成一处,受益一处。目前,已相继建成了仙河镇项目区、竹筒河项目区、石门镇项目区、神河项目区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200亩,新修改造基本农田0.72万亩。建好的水利农田渠相连田成片,不仅成为农民致富的引擎,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告别饮水难:一座座清澈的井,一滴滴甘甜的水

“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水。”水是生命之所系。可是,我县大部分群众都分散居住在山坡上,虽离江河很近,却吃不上水。“水在江中流,人在山上愁”,是当地群众吃水难的真实写照。为尽快解决人畜饮水难,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该局制定了《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对确定的169个饮水困难贫困村,按照“集中为主、分散为辅、互为补充相结合”的办法,逐村逐组逐户制定安全饮水方案,并确定了“对10户以上常住人口相对集中的院落和移民搬迁安置点实施集中联片供水,分散居住户给予修建集雨水窖”的建设任务。

为加快饮水项目建设,该局多措施扩展供水能力。首先对已建成的饮水工程,采用管网延伸方式解决周边村组饮水困难问题,或利用当地水源,新建连片集中供水工程,成片区、跨村组解决沿线住户饮水困难;其次,对已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而供水不稳定,饮水设施、管道破损的进行维修和改造;再次,利用当地或邻村山泉水为水源,新建蓄水池,安装引、供水管道到户解决饮水困难,对无水源的村组户采用修建雨水集蓄池方式解决饮水困难。同时,将贫困村饮水工程全部纳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库,最大限度争取项目,对已落地的项目加快推进,对项目覆盖难以达到的个别贫困户及主管网覆盖区内的贫困户,按照一户一策的办法,动员群众采取互帮、自筹、改造旧网的方式解决。同时,面对多点开工的监管问题,将人饮工作站、设计院、抗旱服务队、村镇供水公司人员统一起来驻点服务,现场解决问题,促进项目快速推进。

“三分建七分管”,为了解决“建起容易管理难”、 长久发挥效益,按照建与管并重的理念,积极推进“建一处饮水工程、配套一个有效管理机制”的工作方法,在项目建设完工后,将工程移交给村组管理,使工程有人管、管得好、长受益。同时探索和建立《旬阳县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责任主体,扶持政策落实的村镇供水管理的“旬阳模式”,保证饮水工程长期安全有效运行。

经统计,2016年脱贫的45个贫困村建设546公里饮水管网,101座蓄水池和截水坝,2万多人告别饮水难。

告别水患:防洪保安与水土保持筑起安全屏障

我县山大沟深、地质松散、暴雨灾害频发,群众饱受水患之苦,也因为水患,让一部分群众致贫。如何解决水患?结合脱贫攻坚这一契机,大力建设防洪保安设施和水土保持工程,让一座座堤坝、一道道梯田为青山碧水护航,为群众安全构筑屏障。

突出汉江干流、水库池塘、山洪灾害、城镇内涝四大防御重点,及时修订各类预案,充实完备防汛物资,加强隐患排查整治,推行防汛三到户措施,按照“镇自为战,依靠村组,预警到户,责任到人,群联群防,立足自救,提前转移,安全度汛”的总体要求,完善村、组、庄院联防自救组织,明确监测人员、报警方式、转移路线、安置地点和现场指挥人员,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防御目标。同时,对边远零散户、空巢老人户、老弱病残户,落实帮扶措施,扎实做好雨前、汛前、灾前各项应对措施和责任的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据统计,去年共科学应对10多次较强降水和局地短时暴雨过程,实现了平安度汛。同时,有效组织抗旱自救,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投入抗旱资金789万元,抗旱浇灌面积5.9万亩,临时解决8.6万人和7.5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面对治水保安澜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县城防洪工程祝尔慷大道、大河南段主体建设完工,滨河公园、防洪堤景观、滨河广场及停车库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冷水河水库项目大坝附属工程导流洞已经贯通,大坝主体正在招标。同时,该局还加大了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投资2641万元完成“丹治”项目母滩沟、铺沟、李家河、程沟、袁湾5条小流域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7平方公里,投资1500万元完成坡耕地治理面积5000亩;薛家湾水保示范园完成投资1290万元,实施坡改梯400亩,造林800亩。

随着水利扶贫的深入推进,一座座水渠坝塘密布沃野之中,浇灌八方良田。一处处饮水工程贯通村组之间,润泽村民心田,使贫困户通过“兴水”走上致富之路。今年,县水利局自我加压,决定再完成60个贫困村4.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平方公里,新修改造基本农田7000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让广大贫困户真正看到“精准扶贫”开出的“富贵之花”,踏上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张靖华 李晓丽 供稿)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