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总第七十四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11月8日
导 读:
实用技术成为脱贫“金钥匙”
光伏产业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互勉互励 共同脱贫
我县脱贫攻坚通村路累计完成投资突破亿元
实用技术成为脱贫“金钥匙”
“这回政府组织的现场种植养殖培训就是好呀!我们这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一听一看就懂了,我这几天刚好要栽油牡丹和拐枣,这下可以大胆放心的多栽几亩了,再养两头猪,以后的日子有盼头了。”贫困户南文杰笑呵呵说道。
近日,麻坪镇邀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为贫困户围绕养鸡、养猪、中药材、茶叶、油牡丹、拐枣、烤烟种植等内容进行技术培训。农业专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现场实践授课的方式,认真详细解答了农民生产中的实际困难问题,培训会场群众热情高,认真听讲,仔细记录,积极提问。通过培训,进一步帮助贫困群众提升就业技能水平,拓宽致富门路,增强自信心,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此次培训达500余人,发放农业知识技术读本1000余份,受到了贫困群众一致好评。
据统计,类似这样的培训,该镇今年已举办了5期,共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脱贫人口1000多人次。下一步,该镇将对所需实用技术的群众和贫困人口进行细致排查,登记造册,梳理分类,及时培训到位,把这种符合群众胃口的培训,一直坚持下去,让群众都能熟练掌握1—2门实用致富技术和就业技巧,确保所有脱贫人口都能以技术致富脱贫。(刘先波供稿)
光伏产业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为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甘溪镇不断探索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在坚持发展传统农业、特色林业扶贫方式的同时,积极发展光伏产业,不断探索精准扶贫新路子。
该镇依靠刘家院村座北向南、日照充足地理优势,利用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收益稳定等特点,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引进陕西红太阳新能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余万元,在全县建立第一个光伏发电站基地。该基地位于刘家院村二组圆岭包,占地面积3亩,总装机容量100千伏安,安装260W光伏板400块,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0万度。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市场运作”的原则,该基地配套成立了红太阳新能源光电产业合作社,采取“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政府为贫困户每户贴息贷款4.25万作为入股股金,企业年利润按企业、贫困户各50%分配,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构建产业支撑。
目前该基地光伏板已全部安装到位,调试及并网前期各项工作基本就绪,即日可并网发电。届时,入股的10户贫困户每年可获得1万元左右的收益,4-5年可收回成本。光伏扶贫,既解决贫困户持续收入问题,又保护地方生态环境,成为甘溪又一个示范亮点。(宋涛 供稿)
互勉互励 共同脱贫
几年前,小河镇北沟村的人们依靠这里富饶的汞锑铅锌矿过上了较为阔绰的生活,不少户也在此时发了家,得了利。如今随着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自然环境在一定限度上被破坏,矿产品市场的日益萧条,加之这里很多人由于前些年在矿山从事采矿工作而得上了尘肺病,生活每况日下,现在成了国家级贫困村,村里149户人家,有51户被评为贫困户,其中有近乎一半是因病因残致贫,还有近乎三分之一是因为这里自然条件差等原因导致他们成了“光棍汉”,生活因缺乏内生动力而致贫。
近期该村筹建了两个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在这里,他们都竭力的发挥着自己的优势,有劳力的到合作社去打工,有劳力且有场地或土地的,在家里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没有劳力、没有经营种植养殖条件的户与有条件但没有经济实力的户合伙经营,通过互补的方式达成共识,共享经营成果,他们有合伙养野猪、养羊、养鸡、养兔、养牛,种植水百合等等。
在脱贫阵营里,他们互勉互励,相互依赖,相互扶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脱离贫困阵营,最大限度的发挥着各自的力量。我相信,只要他们积极行动起来,用集体的力量,用必胜的信念,他们一定能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我们为他们的积极行动喝彩。(姚宜娴供稿)
我县脱贫攻坚通村路累计完成投资突破亿元
止10月底,全县脱贫攻坚通村水泥路累计完成路基拓宽466.55公里,路面基层457.45公里,路面铺设135.05公里,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922.33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为了不让任何一个贫困村在全面奔小康的道路上因为交通而掉队,我县把交通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编制了《旬阳交通脱贫攻坚项目供给工作方案》,把全县169个贫困村道路全部纳入交通项目供给范围,计划三年时间建成脱贫攻坚通村水泥路1500公里,实现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自然村(组)80%通水泥路、20%通砂石路的目标,并认真组织实施连户路、村道完善整治工程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为三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提供坚实的道路交通保障。
为确保年度133条470.2公里脱贫攻坚通村水泥路建设计划如期按质完成,我县沿用“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的”通村路建设政策,捆绑整合烟草路配套、库区移民后扶、发改共赈项目、老区建设、“一事一议”等多个项目资金,支持群众弥补“打底子”资金不足,同时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实行路面差额补助、落实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进度通报考核等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年度脱贫攻坚通村水泥路项目建设,以良好的道路交通条件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李阳龙陈锋 供稿)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七十三期)[ 11-05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七十五期)[ 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