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交流> 正文详情

借得东风上高台

作者:王元辉 陈忠良 刘冲 发布时间:2011-10-20 13:3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日前,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农业经过7年的技术攻关,掌握了白芨无菌繁育有性繁殖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使白芨这一重点保护濒危中药材人工育苗、产业化经营变为现实。目前,旬阳县已经拥有白芨种植基地600亩,估计亩产值可达到5万元。
    黄姜提取水解干燥物和淀粉的生产工艺,营养钵制钵器,小型坡地耕作机,无塘水产养殖箱,数码基因防伪芯片……“十一五”期间,旬阳申请国家专利55项,一项项发明专利迅速转化为现实成果,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近年来,旬阳县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不断加强科技管理、狠抓技术创新,深化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科技在推动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近日,该县继创建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市级科技管理先进单位后,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

宣传培训遍地开花

    围绕提升科技文化素质、农村产业发展的目标,旬阳县深入开展科技宣传和培训活动。
    坚持每年开展“科技之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实用科技培训,不断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十一五”期间,全县共组织开展技术培训1.4万场次,培训农民13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
    2007年至今,全县共选派科技特派员426人次,培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86项,创办产业协会9个,建立科技专家大院2个,建设精品科技示范基地167个,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2万场次,培训人数达9.8万人次。开通 “12396”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实现了农户与专家的对接,通过农民“点菜”,专家“掌勺”的方式,方便、快捷地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起了冬青村狮头柑种植基地、南黑山畜禽养殖基地等4个科普示范基地,建成了6个科普示范乡镇、95个科普示范村、100个科技示范户,全县基本形成了主导产业以示范基地来引导,科技推广以示范项目来推动,群众致富以示范大户来带动,科普创建以示范镇村来促进的科普工作格局。

学用科技蔚然成风

    金寨镇谭家院村是旬阳县首批建设的农家书屋之一,茶余饭后这里成为全村人气最旺的地方,众多书籍中科普书籍最受村民的欢迎。村民万道成说:“在这里我们不但可以学到烤烟、养蚕等技术,还能了解更多的计生奖扶政策、优生优育、少生快富等法律法规知识,农家书屋真是让我们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在旬阳,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科技的甜头,他们自觉的学科技,用科技,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段家河镇弥陀寺村村民孙怀飞发展畜牧养殖时,由于缺乏饲养经验,一下子亏损四千多元。在县科技人员的帮助下,他不断改进饲养工艺,先后引进了杜洛克和长白良种猪,掌握了母猪金属笼养和仔猪早期断奶、楼层立体养殖等技术,还掌握了饲料加工和配比技术,自己加工饲料每公斤比市场价低0.35元,仅饲料一项一年就节约成本9万元。如今,孙怀飞的养殖场从占地160平方米扩大到1100平方米,今年已出栏肉猪680头,实现销售收入122万元。
    旬阳县兴农种鸡场采用标准化饲养、孵化、人工授精、饲料配比、疫病防治、鸡舍自控管理、污物无害化处理等先进技术,依托当地的“硒”资源优势,精心打造“无公害富硒绿壳蛋”特色养殖产业。年存栏种鸡1.5万只、商品鸡10万只、产蛋量1600吨、实现产值3152万元,成功注册了“南黑山”牌商标,还组织成立了绿壳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乡镇和邻县数千户农民投身这个产业,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十一五”期间,旬阳以龙头企业、产业协会和科研单位为主体,围绕种植、养殖、加工、制造、服务等方面实施科技推广项目200余项,争取扶持资金985万元,共取得省市科技成果22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5项,申请国家专利55件,评审奖励县级科学技术成果24项,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极大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

科技助推发展进程

    时下,旬阳秋收渐进尾声,据县农业局基点调查统计结果,今年秋粮总产达9.24万吨,同比增长35%,又获丰收。
    “取得这样的成绩,全部得益于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提高了作物单产水平。”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冯自社说道。
    据了解,去冬今春旬阳遭受严重干旱,后期作物成熟季节又遭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县农业局及时转变思路,通过推广良种良法、测土配方施肥、玉米、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高产示范田等途径弥补损失,全县秋粮收获面积41万亩,其中主要作物玉米收获面积28.2万亩,总产6.98万吨,同比增产53.3%;水稻收获2.08万亩,总产1.04万吨,同比增产33.8%。
    今年,省委做出了陕南循环发展的战略要求,旬阳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在严格遵循循环发展理念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生态保护和富民强县利益的双赢。
    旬阳县立足县情,积极探索研究具有山区特点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行种植、养殖、沼气三结合,改圈、改厕、改厨三配套,以沼代燃、以沼带畜、以畜促沼、沼液浇地、沼渣肥田,反复循环利用,科学破解制约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全县累计建设沼气池2.18万口,配套发展“畜沼园”循环农业示范户2.18万户,建成烤烟基地10万亩,蚕桑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4.8万亩,黄姜基地5万亩、狮头柑基地2.6万亩,促进农民增收近3亿元。
    在工业领域,旬阳加快“三废”处理技术研究,使工业“三废”成为“新财富”。大地复肥公司先后实施了回收烟气制硫酸的综合利用,将污水处理形成的石灰渣干燥后用作水泥行业的添加料等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鑫源建材公司利用尾矿渣生产的新型墙体材料技术,被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确立为 “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尧柏水泥生产线年可消化粉煤灰60万吨,配套7.5兆瓦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量4910×104千瓦时。
    科技推动三产协调推进,加速旬阳富民强县进程,“十一五”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5.4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8.24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15.9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1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48倍、3.1倍、2倍和2.82倍,科技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1.3%。


 

【责任编辑:徐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