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交流> 正文详情

落实“三创”精神 加快棕溪发展

作者:陶勇俊 发布时间:2006-09-25 15:0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县委十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树立‘三创’精神,实施突破发展”的战略,这是“三苦、四实”作风的延伸和升华,要求用创业的精神、创新的思维、创先的勇气,来推进旬阳的率先突破发展。棕溪镇作为全县的人口、资源、面积大镇,必须认真落实“三创”精神,找准突破口,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切实加快棕溪发展。
一、以创业的精神,抓实八项工作
创业是“三创”精神的立足点,落实“三创”精神首要的就是要把每一项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抓,用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结合棕溪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是抓实产业建设,力促提质增收。按照“强烟、扩桑、壮畜、兴林”的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加大投入、推广科技、提质增效。全镇烟草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以大村大组为主体,区域化、规范化、基地化、地膜化栽植,实现亩产150公斤以上、中上等烟叶比例80%以上、 产值1500万元以上、创税300万元以上的目标;蚕桑产业要在桑园管护、老劣桑改造、科学喂养等方面狠下功夫,到2010年实现全镇万亩优质桑,年发种6000张,张产量超100斤的目标;畜牧产业要在培植大户、引进优良品种、推行先进养殖方式上下功夫,使之成为促农增收的稳固产业。同时着力培育青竹、林果、中药材等后继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是抓实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三通”质量水平。公路建设以提高道路通行水平为目标,力争在2010年前实现全镇干线公里油路化、通村公路水泥化、到组公路沙石化;抢抓农村电网改造机遇,将全镇20个村全面改造到位,境内建成35千伏变电站一所,切实提高乡村用电质量;在通讯建设上实现户户通电话,镇内移动通讯信号无盲区的目标;有线电视入组率达80%,入户率达60%以上。
  三是抓实新农村建设,确保“提升产业、建设新村、塑造新型农民”三到位。要把主导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实力和政府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投入的能力。做好以路、水、电、房屋、基层阵地建设为重点的基础建设,村容村貌要有较大的改观。同时要把塑造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先导工程,切实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生活技能、先进生活方式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在示范点建设的基础上,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用十年的时间完成全镇20个村的基本建设,努力实现农村面貌有大改观、农民素质有新提高的目标。
  四是抓实集镇建设,扩规模、上品味。抢抓铁路和电站建设的大好机遇,按照用十五年时间把棕溪集镇建成安康市第二个赢湖镇的总体构想进行规划建设,使集镇面积扩大到3平方公里,集镇人口增加到5000人,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以棕溪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为基础,努力打造集镇文化,提升集镇品味,把棕溪集镇建成一个环境优美、商贸发达、功能完备,在全市独具魅力的旅游集镇。
  五是抓实工业兴镇工作,开发资源,扩张总量。在抓好现有企业达产达效的基础上,依托镇内良好的铜矿、石英矿等资源优势,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五年的时间,使全镇工业生产总值达到一亿元,力争在镇内建成一个在全县有影响的规模企业,涌现一批较有知名度的企业主,力促工业突破发展。
  六是抓实特色林业建设,实施生态立镇目标。重点抓好以狮头柑、拐枣、金银花为主导品种的特色林业基地建设,坚持高标准、规模化,使基地不仅成为全镇好看的绿被子,更要成为全镇人民实用的绿色银行,把绿化山川和促农增收有机结合起来。用十年时间把特色林业培育成镇域主导产业,实现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目标。
  七是抓实各项社会事业,构建和谐棕溪。计划生育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转变群众生育观念、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扎实开展宣传教育、优质服务、村民自治等工作。教育事业要紧紧围绕提高办学水平这一目标,加快危房校舍改造,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手段,推行素质教育。卫生事业以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大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道德素质。扎实开展扶贫、民政等工作,倾斜扶持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扎实开展“平安棕溪”创建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八是抓实党的建设,构建坚强堡垒。要加强镇党委班子建设,真正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要配齐、配强村支部班子,使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要以开展争当陈分新式的好村官和柯善述的好干部为切入点,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要同时抓好阵地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力促党建工作有新突破。
  二、以创新的思维,构建良好发展格局。
  创新是“三创”精神的着力点,“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思则变,变则新,新则明。没有大思维,难成大气候;没有大气候,难成大事业。这都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落实“三创”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必须坚决克服思想上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问题,用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全新的思维研究新形势,破解新问题,谋划大发展,成就大事业。一是机制创新,推行领导一线工作法和“一个中心,六个服务队”的运行机制,领导联村联项抓落实,干部立足岗位搞服务。同时鼓励干部带薪留职离岗锻炼,分流干部,提高素质。二是制度创新。制定干部学习管理、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注重用制度管人管事,保证整个党委、政府有序运转。三是管理创新。要注重人本理念加强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能的活力在加快发展中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地源泉在加快发展中充分涌流,让一切致力于加快发展的劳动得到充分肯定和承认,努力构建有利于加快发展地良好格局。
  三、以创先的勇气,实施全方位突破。
  创先是“三创”精神的精神支柱、动力源泉,同时也是“三创”精神的目标追求。落实“三创”精神就是要激发广大干群奋勇争先、勇闯一流的精神气概,争取各方面工作实现突破发展。我们在客观分析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十一五末达到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净增200元,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5‰以内,乡镇财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只要全镇上下都能找准各自的位置,立足岗位、奋勇争先,由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重点的单项突破,推动整体工作全方位突破发展,争创一流业绩。我们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开展“争先者荣、落后者耻”的形势教育,坚决克服诸如“只图吃得饱,不图吃得好”的不思进取思想和“穷富由天”的消极思想,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你追我赶比致富的健康生活风尚。集中全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要不断地总结经验,走出去学习借鉴,不仅要完成我们的奋斗目标,而且要针对其他地域发展的实际,不断修正我们的目标,以一流的业绩始终走在全县突破发展的前列。真正把棕溪建设成为一个经济更加发展,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新棕溪。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