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泉坪,因有“高峡出平川的千亩水田和横贯坪中的水泉河”而得名,更有“秦岭秘境世外桃源”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命名,游客量逐年攀升,但也逐渐暴露出水泉坪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桥上村、水泉坪村、王莽山村毗邻而居,紧密相连,但王莽山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常住人口仅312人,发展相对落后,实行“跨村联建”推动水泉坪流域一体化发展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
仁河口镇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由“分类指导 争先进位”一类党支部水泉坪村为中心村,桥上村、王莽山村为联建村,成立水泉坪区域联合党总支,打破了“单打独斗”的旧格局,聚焦发展难题共商良策、抱团取暖。昔日相对封闭的村落,如今因“联”而活、因“合”而兴,激荡起乡村振兴发展的一池春水。
支部联建,织密红色“同心网”
为充分发挥党总支引领力量,三个村103名党员,组建起了“红色先锋队”,开展跨村联合主题党日,围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矛盾调解纠纷等任务,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联动模式。
水泉坪村集体经济茶山采摘时节到了,桥上村、王莽山村党员群众主动支援上山采茶,抢抓时令,春茶产量提升30%;桥上村油菜栽种人工紧缺了,三村联合举办“党旗飘扬田间 助农播种希望”主题党日,为来年千亩油菜花海奠定基础;清明时节,水泉坪的油菜花肆意绽放,游客络绎不绝,随处可见戴着红袖章的志愿者,有疏导交通的,有义务讲解的,有维持秩序的,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水泉坪景区旅游志愿服务队…… 三个党支部,三个村党员干部,正用实际行动彰显联建效能,绘出一幅幅乡村振兴动人画面。
产业联盟,激活发展“新引擎”
立足“一川两村三联动”的空间布局,水泉坪村发挥“高山平坝”的资源禀赋,联合桥上村、王莽山村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在水泉坪核心区,千亩油菜、水稻轮作是基础产业,但年轻劳动力外出,导致部分田无人耕种,千亩稻田和花海盛景难以保障成了大难题。党总支成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三村将无力耕种和土地条件差的田块,以流转方式承包给家庭农场统一经营,串点成面后引入无人机植保、智慧灌溉系统,并统一打包销售,这种“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三赢”局面。如今,油菜花盛开时金黄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稻浪翻滚季“农耕体验游”引来大批游客。
桥上村则依托紧景区核心的区位优势,由合作社牵头,统一培训民宿经营户,推出“田园风光+特色美食+农耕体验”的组合产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现有农家乐30余家,今年新发展3家,农家小院摇身一变成为“微景区”;王莽山村则利用山林资源,为景区供应野生猕猴桃、五味子、山野菜、土鸡蛋等特色食材,形成“景区引流、各村分利”的产业闭环。今年以来,水泉坪景区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周边三村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资源联享,绘就共富“新图景”
在党总支的引领推动下,三村打破资源壁垒,实现“一盘棋”发展。项目资源上,打破资金和地域限制,仁河口至王莽山旅游公路改建工程贯通三村,不仅打通了农产品外销通道,更将为游客串联起“水泉坪观景—桥上村民宿体验—王莽山徒步”的精品线路;公共服务资源方面,由水泉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开展技能培训,发展电商物流,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注册“水泉坪”商标,将三村特色农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商标、统一售价模式,建成水泉坪生态旅游农产品生产线,提升产品附加值。
人才资源共享更是成为发展“催化剂”。三村联合设立“乡贤智库”,邀请返乡创业青年、农业专家组成智囊团,实现人才跨村流动、智力优势互补,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水泉坪村的种植大户王师傅,在专家团队的帮助下,改良油菜种植技术,使油菜产量大幅提高。电商运营人才更是发挥关键作用,张圆圆是桥上村返乡创业青年,她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三村的农产品资源,将水泉坪的优质粮油、王莽山村的山珍野味通过直播带货、网络营销等方式推向全国市场。今年以来,三村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80%,真正实现了“产品出村、农民增收”。
如今漫步水泉坪村,黄灿灿的油菜田即将迎来风丰收的喜悦,崭新的民宿错落有致,电商服务站内打包声此起彼伏,农家小院传来游客阵阵欢笑声……“跨村联建”让这个昔日的小山村焕发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下一步,仁河口镇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深化“跨村联建”模式,让一池春水泛起更大浪花,书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 上一篇:城关镇:AI赋能精准治理 天网织就无感监管[ 05-15 ]
- 下一篇:小河镇:抢抓墒情保生产 干群齐心栽烟苗[ 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