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城关镇老城社区:老城不“老”的“智慧秘方”

作者:李方 龚丹丹 发布时间:2025-03-06 08:13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近年来,老城社区深入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宜游宜居宜业幸福社区”目标,按照“六心三味不老城”工作思路,紧抓服务、保护、接续“三大秘方”,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干部下沉、群众参与”模式,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保护和发展兼顾,着力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不“老”社区。

服务“增香”,“老”有味道

轻风拂面,晨曦微露。漫步在老城历史文化街区,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人们或唠嗑,或下棋,或散步,或吹拉弹唱等,一阵阵欢声笑语久久回荡,一张张幸福笑脸阳光灿烂,一幅幅惬意生活画面如诗如歌.....眼前欢快温馨的场景,是这里的常态。

民生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章。为进一步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老城社区按照“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原则,抓实“10件实事·为民践诺”活动;通过“定格、定员、定职、定责”,抓细网格化服务管理,延伸服务触角;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采取“开门询单、团队亮单、群众点单”模式,抓好志愿服务活动,提升服务水平等。

“志愿者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词,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志愿者活动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我的家在这里,这里的居民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老城社区志愿者李蜜骄傲地说,“我们社区成立了10支志愿服务队,年开展各类活动100余次,还曾被中共陕西省委文明办授予‘2022年度最美志愿服务社区’荣誉称号呐!”

保护“加料”,绽放新颜

“这是改造后的炮台路文化街区,干净整齐的青石板路,飞檐翘角的屋顶,古色古香韵味十足。”老城社区退休老干部李友发乐呵呵地介绍道,“原来这里冷冷清清、人流稀少,现在商铺林立、烟火升腾,充满了生活气息,变化大着哩。”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老城社区立足资源禀赋,深挖“老城记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兴业,整合全域“吃、喝、玩、游、购、娱”业态,建成太极茶庄、见山、望江楼等商铺,打造炮台路文化街区,新建环城步道及小河北至老城玻璃栈道,重铺旬阳大道外侧河堤道路,修复旬阳大道172号便民路,重建后城公厕和花栗碥人行道,更换解放路栏杆,安装惠民监控及夜间公用照明路灯等。

“老城社区建设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既保持了原汁原味,又吸收了现代时尚元素,2025年新启动项目就有5个。”聊到老城社区,社区党委副书记龚丹丹满脸自豪。“老城虽城老、街老、人老,但‘老’有特点。”

接续“添火”,正值青春

“杨老师,帮我瞅瞅,这个手工编织做得怎么样?”

“这个手工编织我很喜欢,杨老师,能给我讲讲吗?”

“谢谢杨老师,教会了我手工编织!”......

这是“远珍巧手坊”71岁的杨远珍老师免费为一堆年轻巧姐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景,也是老城社区推行“传帮带”的一个缩影。

传承薪火,赓续前行。为注入发展活力,老城社区接续培养35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后备干部2名,聘用本科以上专职社区工作者4名,年举办各类就业培训20余场次,按照“一对一”定向帮带、“一对多”多点培养方式,结对帮带40余对,自主创业82人,转移就业911人等。

“我们老城社区总能在‘变’与‘不变’间切换自如,虽然它是老城,但始终涌动着不老的精神。”社区党委书记李兵指着挂满半面墙的奖牌如数家珍道,“2016年6月,被中共旬阳县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10月,被陕西省民政厅表彰命名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时光不老,古城常新。下一步,老城社区将继续坚持“人民社区人民建、人民社区为人民”理念,以顶格阵容、满格状态、真格举措,做优服务、做实保护、做好接续,争做社区建设“模范生”,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镇添彩。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