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联络站建成以来,红军镇人大以“履职为民、尽职利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建、管、用”原则,依托红色资源禀赋,立足履职“小站点”,讲好“红故事”、壮大“红产业”、擦亮“红名片”、淳朴“红民风”,用心用情扎实履职,用力用诚温暖民心,用智用功构建起群众生活的“幸福圈”,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开动脑子,讲好“红故事”。根据进站代表所从事的职业、行业及履职优势,组建流动宣讲队,通过到文化广场、学校、村庄院落召开“板凳会”“院坝会”等形式,让党的好声音、好政策浸润百姓心田,引领广大群众与新时代同频共振。利用与联络站相邻的振兴学堂红色展厅、核工业精神纪念馆等红色场馆,综合运用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讲述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竭力唱响红色教育品牌。通过联络站向群众讲述“红军老祖”的故事、党史等,发放《红二十五军在陕南》系列丛书及其他党史资料,切实让红色气息沁入百姓心扉,红色基因融入群众血脉。
迈开步子,壮大“红产业”。结合镇情实际,经考察调研后,进站代表建议在丰积社区启动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建设,流转农户土地200亩发展红仁核桃,按照“特色种养+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的发展思路和“园区拉动、能人带动、集体驱动”的发展模式,千方百计壮大村集体经济,把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积极围绕特色农产品销售问题建言献策,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足、人脉多、联系广优势,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商铺等,帮助农户做好特色产品推介,利用多媒体线上平台,做好本地农产品“直播带货”,讲好红军特色农产品故事,千方百计让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甩开膀子,擦亮“红名片”。以联络站为单元,进站代表积极动员村组召开好人居环境整治与打造庭院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示范点建设现场会、院落会,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庭院经济部署要求、政策标准,“零距离”与群众敞心扉、唠家常、说政策、讲道理、算清账。进村入户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庭院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立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以即时整改落实呼应群众期盼。通过发放一封信,发动组织社会团体、企业、能人的资源资本通过捐赠、入股、合作、代建等方式,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庭院经济聚集,让群众致富有“路”可循,让乡村振兴有“路”可走。
沉下身子,淳朴“红民风”。根据片区划分,进站代表深入村组,指导各村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软任务”变成“硬约束”。积极发动群众开展乡风评议,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建议镇村通过建设乡风文明宣传栏、刷写标语、打造文化长廊等方式,让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熏陶和思想洗礼。发挥“头雁”作用,从自身做起,及时劝说、制止各种陈规陋习和违法违纪行为,带头宣传倡导移风易俗,让“红色”真正成为乡风文明“底色”。
下一步,进站代表将继续发挥主观能动性,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好联络站这个平台,用脑过滤、用脚探路、用手记录、用情服务,进一步擦亮“红”字招牌,做深做实代表履职文章,用实干担当托起群众“稳稳地幸福”。
- 上一篇:金寨镇:优化营商环境 按下发展“加速键”[ 05-16 ]
- 下一篇:麻坪镇:健全监测帮扶机制 筑牢防止返贫底线[ 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