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劳务公司牵线,仙河口村群众就业不发愁

作者:何媛 发布时间:2020-07-29 10:17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盛夏,走进位于仙河镇仙河口村的天合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烟叶茁壮成长、拐枣繁花锦簇、黄花菜含苞待放……工人正忙着采摘烟叶、采收黄花、为拐枣除草。

“大娃上高中,女儿上初中,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父亲要照顾,我没法外出务工。这不,村上的劳务公司介绍我到天合合作社务工,月工资3000元,挺不错。”该村贫困户武贤平说。

武贤平所说的正是该村的在弟劳务扶贫服务有限公司。为解决群众就业难题,仙河口村充分发挥村级劳务公司的作用,为群众就业牵线搭桥。一方面介绍群众在县内就近解决就业难题,另一方面,对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劳动力组织外出务工,做到精准对接、精准培训、精准服务工作,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让更多群众实现稳定就业!

以该村的天合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在解决群众就业,带贫益贫方面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目前,该合作社共发展拐枣690亩、烤烟100亩、蜜蜂50箱、黄花菜60亩。通过“反租倒包”、合作社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合作社2019年共解决了16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发放工资8.9万元,户均收益5500元。

走进位于仙河口村一组的白家院子,公路两旁拳头大小、青绿色的香橼挂满枝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

“年初,县林业局的技术员对我们进行培训,说这香橼要疏花疏果,还要防虫,按照指导,今年的香橼结的格外繁。你看,再有半个月就可采摘,我家7亩去年收入2万多元,今年的收入预计在2.2万元左右。”一组村民白元扶说。

同白元扶类似,该村的残疾贫困户武绍炜参加了县人社局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

“我和媳妇儿培训回来后,把养鸡规模从100只扩大到了300只,自己有了技术,搞起养殖来就省事多了。”残疾贫困户武绍炜边给鸡喂食边说。

对于白元扶、武绍炜这种因年龄大或残疾等原因,无法离乡且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群众,仙河口村积极与县人社局、农业林业部门联系,开展种植养殖培训,提高技术能力,全村18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参加了烤烟、魔芋、拐枣、养殖等技术培训。

通过在弟劳务公司的介绍,在县外务工的贫困户也不在少数。

“武顺明,我是第一书记许彬彬啊,你下班没?身体还好吧?天热,注意防暑,有需要帮忙的就给我打电话。”中午时段,该村第一书记许彬彬拨通了在外务工人员武顺明的电话,嘘寒问暖。

今年三月,武顺明一家三口通过本村的在弟劳务扶贫服务有限公司介绍到宝鸡市高新区诺辰劳务有限公司务工,月人均收入5000元。

年初,受疫情影响,很多群众无法外出务工,该村驻村工作队也跟着着急。为此,工作队5名成员分成3个组,在对全村的劳动力总数、就业意愿、技能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后积极与用工企业、外出创业能人等取得联系,争取就业岗位,并为群众提供岗位、工种、薪酬、保障等各类信息,送岗上门,同时开展岗前培训,提升务工技能,增强就业能力,让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找到工作,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在弟劳务扶贫服务有限公司的介绍,仙河口村外出务工人员共有783名,其中贫困劳动力199名,务工人员遍布省内及广东、山西、新疆、重庆、江苏等地。劳务公司的牵线搭桥,让农村群众的收入有了保障,企业也招到了放心的劳动力。

【责任编辑:徐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