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镇青山村按照“小规模”带动“大群体”思路发展畜牧产业,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一场“厕所革命”悄然掀起。
红屋顶、水泥墙,钢丝网、玻璃窗,远看还以为是间厨房,走近才知道这原来是柯玉兰家圈厕一体的生产生活“新模式”。
“我们这个猪圈和厕所就是现在村上最标准的圈厕一体设施,现在就看不到原来农村养猪那种污水横流、厕所臭气熏天的现象了。”柯玉兰自豪地说。
柯玉兰一家原来住在青山村6组,因为患病,干不了重活,自从搬到村上的集中安置点后,一度为生计发愁,但没过多久村上就给他量身打造了“脱贫方案”——生猪养殖。
青山村的自然环境就和它的名字一样,山清水秀,风景宜人,8组地处麻坪、赵湾、桐木三镇的交界处,位于这里的集中安置点靠近公路,交通便利,可谓是青山村一个对外形象展示的“小窗口”。怎样让畜牧养殖既能增加群众收入,又不影响环境卫生?青山村在县扶贫、农业等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下大力气对农户已有圈舍和厕所进行升级改造,对新建圈舍、厕所重新设计施工。
“我原来的猪圈在路边,用木实围的、敞着,一下雨粪水流的到处都是,路过的人直接下不了脚。厕所也很简单,就是棚棚子挂个旧床单,几个石条一搭,夏天苍蝇嗡嗡的,冬天风刮的呼呼的,受罪的很!”
说起原来的养殖条件和如厕环境,8组的张守本很不好意思,因此对于圈厕改造非常积极。
为了减轻农户负担,统一建设标准,青山村整合涉贫项目,依托于旬阳县丰茂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改造圈厕每户4000元、新建圈厕每户5000元标准,验收成功后进行奖补,农户仅需投工投劳即可。
这种标准化圈厕,每座15平方米,其中养殖区10平米,可同时养殖6至8头生猪,卫生间5平米,可以装修洗浴设施,也可以分成男女两用,既经济实用,也美观卫生,让青山村彻底告别了猪圈、厕所又脏又臭、又破又旧的历史。
镇农业站站长李龙安还给养殖户算过一笔账:“原来的老圈舍,普通农户一年只能养一头猪,现在的圈舍因为设计有通风、保温、排污设施,不仅有利于生猪育肥,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防止蚊蝇滋生,不容易生病,农户一年可以养2头,两年可以养三季猪,仅此一项收入就能翻倍。粪便还田后,还增加了土地肥力,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正是有了这种新圈厕,柯玉兰买的两头母猪,仅去年卖猪仔收入就超过3万元,再加上子女务工和其他收入,早已实现了稳定脱贫。
2018年以来,青山村已完成了60户农户的改厕改圈,带动发展生猪300余头,户均增收5000余元。今年计划再投资25万元帮扶40户实现改圈改厕,逐步打造青山村畜牧产业“小规模”带动“大群体”的发展模式。下一步合作社还将计划利用养猪场产生的有机肥发展花椒和辣椒,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实现村民的持续稳定增收。
如今,一座座标准化圈厕,分布在田舍农庄之侧、绿树掩映之下,放在那里是村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串起来就是全村一条产业长廊、独特风景。
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峰说:“改厕改圈,发展养殖,不仅是要增加群众收入,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厕所革命,让村民的卫生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得改变,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和文明意识,他们的意识提高了,自家环境变好了,我们整个村的村容村貌就会变好,这也是新农村应有的面貌,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青山村对的起青山两个字。”
- 上一篇:神河镇人大:“线上线下”同步票决人民满意单位[ 05-28 ]
- 下一篇:甘溪镇:“红黑白”三色彩薯变身“致富豆”[ 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