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旬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三五”旬阳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名称: 旬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三五”旬阳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CD-xzfzfbgs-zfbwj-zfbwj-2016-0396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6年10月27日 文号: 旬政办发〔2016〕222号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时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6-09-21 08:29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十三五”旬阳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旬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9月19日   

“十三五”旬阳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也是旬阳县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三五”期间旬阳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对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保障全县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美丽富裕新旬阳”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旬阳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立足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战略部署,以“一案三制”建设为核心,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扎实推进应急管理法制、体制、机制建设,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升,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应急救援队伍不断壮大,全县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二)薄弱环节。

一是应急基础薄弱。县、镇及有关部门专职应急管理人员较少,职能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村(社区)级应急管理力量还很薄弱。城乡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设防等级偏低,应急避难场所数量不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强制执行有待加强。专业救援队伍种类不全,大型和特种装备缺乏,应急队伍力量依然薄弱,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少、规模较小,征管调用补偿工作机制不健全。二是资金投入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存在重处置轻预防问题,应急设施、应急能力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三是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尚未形成常态化。四是应急科普宣教体系有待完善,应急管理社会参与程度低,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危机意识、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待加强,民间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机制不健全,发挥作用有限。五是应急科技支撑体系薄弱,应急资源有待整合。

二、面临形势

应对自然灾害风险任务繁重。我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横贯其中,县境地貌以中山为主,兼有低山、丘陵、河谷地形,是干旱、暴雨洪涝、霜冻冰雹、山体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多发易发地区。

事故灾难仍然可能高发。随着“气化旬阳”步伐加快,易燃易爆等危险源较快增长;受基础设施影响,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较高;同时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逐年增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工业化发展,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特种设备等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可能有所增加,环境污染、城市公共管线工程等安全问题日益凸现。

公共卫生安全不容忽视。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传染病的防控难度增大。农村地区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中小学校可能继续成为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区。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传染病区域性流行跨区域传播风险增加。突发动物疾情在未来一段时期存在复发、多发的可能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更加多样化,重大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可能多发。

社会安全形势更加复杂。旬阳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由于各种利益诉求的交织,因征地拆迁、医疗纠纷、农民工欠薪、社会保障和涉法涉诉等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网络舆情传播日趋复杂,舆情监控与管理工作难度加大;非法集资等金融经济案件开始显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应对、统筹兼顾、长远结合,以主要建设任务和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以综合应急为方向,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推动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常态化、社会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建设“美丽富裕新旬阳”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大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和政府工作部署。

依法管理,科学应对。坚持依法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善后恢复工作。坚持科学应对,加强分析研判,强化隐患排查,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突出重点,整合资源。重点加强应急管理薄弱环节建设,以需求为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挖掘现有资源潜力,促进信息、队伍、物资、装备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升整体应急能力。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布局应急体系建设任务。创新机制,促进政府职责与社会资源有效衔接,实现政府、社会、公众有机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三)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县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实现新发展、适应新常态、化解新风险。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处置有力的应急工作机制,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和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有效减少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及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八大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化“一案三制”建设,健全应急预案和演练体系,强化应急法制建设,完善应急体制机制;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健全科学、规范、系统、动态的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加强应急队伍体系建设,理顺体制,改善装备,强化培训,提高能力;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应急物资储备、调拨、配送和管理机制;完善基层应急体系建设,开展分灾种应急示范点创建,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防御等级;加强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整合资源,建成县级应急平台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与市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强化科普宣教体系建设,加强应急专业技术培训,拓宽应急知识宣传普及渠道,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完善恢复重建体系,建立科学的灾情评估系统,规范灾损评估程序、内容和方法,建立完善社会救助机制。

“四大能力”建设实现新提升。预防与应急准备能力得到提升,预案演练、应急队伍、物资储备等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处置快速高效;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提升,风险隐患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共享基本实现,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体系逐步建成;应急处置与救援能力得到提升,应急决策支持机制逐步健全,应急联动与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恢复重建能力得到提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灾后重建体系逐步完善。

“三个转变”基本实现。实现应急管理从以高危行业、重点区域、重要时期等应急保障为重点向全面构建公共安全长效、常态机制转变,从以应急救援工作为重点向以综合应急能力建设为中心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主导、社会全面参与”转变。

四、主要任务

(一)“一案三制”建设

1、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管理实施细则,规范预案管理程序,加强全县各类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制度的数字化建设,实行应急预案的动态管理。加强镇、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及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扎实推进各类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实战演练,完善常态化的应急演练机制,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

2、深化应急体制机制建设。落实县直部门和各镇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责,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村(居)委会、社区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将应急管理纳入自治管理重要内容,落实工作负责人,全县基本形成县、镇、村(社区)三级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探索建立应急联动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县区应急协作机制建设,形成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指挥协同的应急处置与救援机制。建立和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演练评估、应急联动、资金保障、物资管理、社会动员等工作机制,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3、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陕西省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加强行政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加强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培训和贯彻实施,提升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

1、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建立国土、气象、水利、农林等涉灾部门分灾种编制县级灾害高风险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图。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地段隐患排查,加强风险隐患数据库数据更新,实现隐患动态管理。完成汉江重点堤防、中型水库及重点蓄滞洪区的洪水风险图编制与小型水库病险隐患调查,做到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加强森林火险隐患排查,利用先进手段和技术支持,编制森林火灾重点防御区域图。完成危险化学品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等重大危险源调查与评估分级工作,建立县镇两级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远程监控系统。加强南水北调路线水源区风险隐患监测,强化境内水质监测,防范水源污染,开展环境污染基本情况调查,建立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重点放射源和环境敏感资源的档案库,编制有毒、有害、放射性危险品分布图。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建立公共卫生类风险隐患数据库。

2、完善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完善现有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林业、水利和环境等监测站网,构建山洪灾害、森林火灾、滑坡泥石流、地震、水质污染防治区监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各级传染疫病、食物中毒、动植物疫情、植物病虫害、食品药品安全等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系统;加强汉江及支流水质监测,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防控手段,做好人口密集场所、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系统建设。

3、健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依托县气象局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利用新闻、网络媒体,手机短信、广播喇叭等形式,拓宽预警信息接收覆盖面,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不断完善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点工作机制,建立与新闻机构、兄弟县区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信息分析研判能力和预测预警水平。

(三)应急队伍体系建设

1、强化综合性应急队伍建设。以县级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为核心,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多灾种综合救援”的要求,加强应急救援队伍人员、装备、物资、技术配备,建立应急演练长效机制,提升抢险救灾队伍综合应急能力,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

2、组建专业应急队伍。调整充实专业队伍力量,补充更新技术装备,形成数量充足、布局合理、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专业应急队伍体系。加强公安、武警为骨干的专业处突救援队伍建设,强化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防火、矿山救护、危险化学品救援、医疗救护、动植物防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等专业队伍建设。依托旬阳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建设专业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统筹交通、海事等部门力量,组建县级水上搜救专业应急救援队伍。

3、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各镇、各部门要依托共青团组织、红十字、行业协会以及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组织,组建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政府支持、社会化运作的应急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县、镇两级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在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加强专家库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充实更新各类专家人才,不断充实应急专家库,建立定期应急研究与会商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发挥专家的咨询与辅助决策作用,提高科学处置水平。

(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

1、完善应急物资保障管理机制。实施规划引领和政策支持,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物资统一调配能力。到“十三五”末建立县、镇和基层单位应急物资分级储备制度,形成以专业部门应急物资保障机构为枢纽,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家庭为辅助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和格局。增强各级政府有关应急物资实物储备、市场储备、生产和技术能力储备,开拓代储等多种渠道,健全应急物资储备更新及替换的财政补偿政策;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综合管理调度系统,完善应急物资紧急生产、采购、征收征用、市场调控与调运机制;探索建立救灾物资社会捐赠机制,提高社会应急救灾物资紧急动员能力。

2、加强专业应急物资储备。整合各类物资储备设施和资源,对现有生活类、应急抢险、公共卫生类储备物资及专业队伍装备进行优化和完善,形成布局合理、种类完整的专业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改造提升现有民政、水利等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完善物资储备种类,保证灾害发生后及时对受灾群众实施有效救助。强化森林防、灭火物资储备能力建设,配备防火专用设备。建立县级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防控物资储备制度。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强化消防安全,有效监控城乡社区居民消防安全,工矿企业用电安全,谨防火险事故发生。

3、完善应急物资保障调运机制。加强政府与企业、个人的应急物资调配机制研究,完善配送体系,重点建立应急物资紧急运输协调机制,充分依托和调动城乡配送、农村物流网络等社会运输能力,形成联合运输网络系统及协调机制。

(五)基层应急能力建设

1、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按照“四进五有”标准,广泛开展省、市、县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创建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应急基础,消除应急管理工作盲区,切实发挥示范点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创新基层示范点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基层示范点后期管理、监督和考核,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到“十三五”末全县创建省、市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分别达到5个和10个。

2、夯实基层应急基础设施。把防灾减灾纳入城镇化建设,统筹规划建设消防、避难场所、医疗救护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逐步缩小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差距,提升生命线工程和城乡基础设施设防等级。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馆、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增设储备生活设施等应急物资,实现应急避难基本功能。到“十三五”末,旬阳县城区至少建成3个应急避难场所,满足50%城区人口应急避险需求。

(六)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整合资源、软硬并重”的原则,资源整合,推进县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实现政府应急平台、专业应急平台信息共享,实现与市级应急指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

(七)科普宣教体系建设

1、健全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机制。建立以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应急预案为核心、提高应急处理和安全防范能力为重点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利用专题讲座、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开展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系统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2、加强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干部培训。强化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全面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广泛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企业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救援内容的培训,特别是加强重点岗位人员和高危从业人员的应急知识培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公众科普宣教。加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力度,创新宣教形式、方法,多层次、全方位组织应急知识宣传和普及,健全应急知识宣传普及网络,建设一批应急科普宣教基地,筹划消防、防汛防洪、防灾减灾等一系列应急演习科目,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突出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宣传学习,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学生应急安全知识教育,把公共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八)恢复重建能力建设

1、提高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充分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整合调用社会资源力量,构建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救灾工作分级管理体制、减灾救灾会商协调机制和灾后救助快速反应机制,保证受灾群众24小时应急安置和救助措施基本到位。

2、提高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健全灾后恢复机制,保障灾区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尽快恢复。完善公共设施恢复机制,加强供电、供气、供水、交通和通信枢纽等生命线工程抢险恢复能力。建立健全社会资源征用补偿机制,保障受灾地区食品、药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快速供应。建立现场灾情信息通报机制、基本生活保障功能和心理救助服务站点,稳定灾民情绪。

3、健全灾情评估体系。建立各类突发事件灾情评估体系,建设灾情评估数据库,对各类突发事件受灾情况实施动态管理和监控。科学评判突发事件造成的灾害分布范围、损失程度、规模及趋势,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4、规范实施恢复重建。科学编制恢复重建规划,完善工作机制,统筹人力物力财力,提高恢复重建效率。加强对恢复重建项目确定、资金管理的检查和指导,建立项目管理制度、资金监管制度和定期通报制度,确保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重点项目

(一)旬阳县交通安全应急体系。一是坚持安全发展理念,探索建立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安全责任链。对危险品运输车辆、长途客车和客船实施GPS联网动态监管。建立完善的冰冻雨雪灾害期道路交通应急保障技术体系。二是实现全县重点水域监视监测能力现代化、搜救管理与决策科学化、水上险情预警预防与应急反应和处置快速化、应急装备和资源配置合理化,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水上搜救应急体系。项目包括搜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搜救队伍、法规体系、基础设施等建设内容。建成后,在发生水路突发事件时,接到救助信息后,第一时间内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实施救援。(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二)旬阳县森林防火体系。争取国家投资1000万元,建成森林防火宣传预防、监测、扑救三个信息指挥系统,增强和提升对重点防范区域森林火灾防控能力,实现对突发森林火情做出快速、正确、及时处置,及时消灭火灾隐患,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安全,减少森林火灾损失。(责任单位:县农林科技局)

(三)旬阳县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立旬阳县食品药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构建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到“十三五”末全县食品药品突发事件预警率、直报率和现场应急检测覆盖率达到三个100﹪。建设内容包括县救灾储备库、应急队伍、应急专家库、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工程和食品药品监管应急演练。应急体系实现强化资源整合,多网并用,夯实应急基础,提升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四)旬阳县防汛应急指挥中心。把县防汛办打造为数据中心、监控中心和预警中心,围绕“三个中心”实施防汛气象水文数据整合工程,完善山洪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整合江河水库汛情实像监控系统,完善三级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实施三级防汛综合预警平台系统建设,围绕预警系统实施全县公共场所防汛预警信息发布联网系统。提升防汛指挥决策信息保障能力和防汛预警信息传送能力。(责任单位:县水利局、防汛办)

(五)县级反恐应急指挥平台。优化整合县110指挥系统和天眼工程,全域化管理,立体化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重点监控社会维稳、民族分裂分子、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以公安、武警为主体,严密监控社会危险情况发生,严厉打击社会暴力、恐怖活动,提高社会稳定性、安全性,提升人民群众安全幸福指数。(责任单位:县公安局)

(六)县级应急平台项目。县级应急平台是全县应急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满足旬阳县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县级应急平台分两部分组成,一是应急视频会商系统的建设,实现与安康市视频会商系统的互联互通;二是县级移动应急平台建设。(责任单位:县应急办)

(七)旬阳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及专业救援队伍为基础,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形成统一协调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符合县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有效应对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并为应对其他灾害提供有力支持。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县级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物资与装备储备保障体系。(责任单位:县安监局)

(八)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两部分建设内容。一是县级应急物资保障调度指挥平台建设。建成县级应急物资保障调度指挥平台,综合汇总各类应急物资信息,在突发情况下实现重要应急物资的高效生产和调运。二是旬阳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完善旬阳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基本形成保障1-2万名应急转移安置人员所需救灾物资储备能力。(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夯实各镇和各有关部门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应急委和应急办的职能。健全《规划》组织实施领导责任制,突出《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明确规划实施责任主体,各重点项目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确定分管领导和专门人员组织重点项目建设,制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确保重点建设项目如期完成,县应急办及时跟踪了解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建立部门间协调与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与其他相关规划间的衔接,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二)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突发事件应对处置经费和应急管理工作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设立应急专项基金,进一步拓宽应急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渠道,建立应急救援公益性基金,完善社会捐赠机制。

(三)健全政策保障,提高执法能力

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坚持依法依规应急,推进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应急管理工作的依法开展。建立健全考核监督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全面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价体系,并将其纳入全县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将《规划》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各单位年度重点工作内容,县政府组织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督查检查,全面提升我县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监督评估,确保《规划》实施

建立规划实施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保障规划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建立健全督办制度,县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规划》实施及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规划》严格实施。实施规划年度评估、中期评估和总体执行情况年度总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