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旬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旬阳县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名称: 旬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旬阳县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CD-xzfzfbgs-zfbwj-zfbwj-2015-0128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5年05月18日 文号: 旬政办发〔2015〕73号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时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5-05-19 15:15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旬阳县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旬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18日   

旬阳县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和《陕西省开山采石削山建房管理办法》(省政府168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和2015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报,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的要求,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和应急处置力度,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负总责,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坚持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原则。县防滑指挥部办公室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相关工作。

    3、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强宣传,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和预报预警体系,变消极被动的应急避灾为积极主动的减灾防灾,使地质灾害与防治协调统一。

    4、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段实施的原则。重点抓好易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 全县地质灾害现状及2014年地质灾害概况

    我县地处秦巴山区,境内群山叠嶂,沟谷密布,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年降雨分布极为不均,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据2014年地质灾害动态更新数据库统计,我县共有各类地质灾害499处,主要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其中滑坡453处,崩塌27处,泥石流16条,地面塌陷3处,分布于全县22个镇,威胁125个单位2381户12565人 10359间房屋。

    201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国土资源部门及防滑指挥部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一是科学制定防范措施,及早编制印发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健全,落实了群测群防责任人、监测人、监测经费,有效保障了群测群防体系的正常运行;三是开展县、镇两级应急演练23次,有效检验和提升了全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四是提高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准确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成功预报蜀河镇蜀河社区五组地质灾害1起,避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2015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县2015年降水量较往年正常偏多,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区域性暴雨天气出现次数较常年偏多,且多雷雨和短时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易形成灾害,需高度提防。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提前做好灾害防治和应急抢险救灾工作,特别要加强学校、社区和单位等重点人群密集区域的救灾防范工作,制定好应急预案,落实好监测人员,确定好撤离路线,组建好抢险队伍,储备好救灾物资,随时做好备战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灾损失。同时要特别注意10~11月,防范异常强降雨及区域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

    根据我县地形地貌特点,全县22个镇均不同程度受到地质灾害威胁。今年,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为:甘溪—城关—关口—棕溪、桐木—小河属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赤岩—铜钱关属滑坡、崩塌中易发区,全县(除石门、金寨、仙河外)19个镇政府所在地,均不同程度受到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内地质环境较差,人口密度大于150人/K㎡。重点是采矿区(旬阳县南沙沟、关子沟铅锌矿区)、水电站库区、316国道和102省道等公路沿线集镇和学校、重点项目建设中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区域。要高度重视仁河口中学崩塌、桐木中学滑坡、城关镇曾家梁滑坡、关口皂角树包崩塌等地质灾害点的变化动态。按期完成县城商贸街滑坡、关口关坪滑坡、关口镇蒿塔小学应急治理工程的治理验收,确保汛期不再发生次生灾害。各镇政府要根据本区域实际,切实做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防范工作。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 编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各镇要根据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现状以及降雨、洪水等趋势预报,结合本辖区1:50000地质灾害详查成果,及时编制并发布以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段)分布、危害预测、重点防范期、人员避险转移路线、防灾减灾措施、应急措施及监测预防责任人为主要内容的《201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以2014年底动态更新数据库的数据为准,及时修订和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层层落实监测防范责任,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气象、水利、公路、铁路、电力、住建、农业、民政等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协助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二)加强地质隐患点巡查、监测工作。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县国土资源部门要适时组织专业队伍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开展责任范围内的地灾隐患巡查,落实监测责任人。监测内容主要包括隐患体变化情况、动植物异常情况、地下水变化等情况。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乡村为主、预警到户”的群测群防体系,采取汛期巡查与常规监测相结合、专业单位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定期监测与汛期连续降雨时加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监测责任,由各镇人民政府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负责落实,危及铁路、公路、水利、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其主管部门负责监测,其它人为诱发的地质灾害由防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主体负责监测。

    (三)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汛前完成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抢撤方案”,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户,逐点落实监测人和监测责任人,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实现“两卡”和“预案”的全覆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本辖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要在滑坡、崩塌、泥石流易发区段设立警示标志,禁止受威胁对象进入危险区,有效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县国土资源局和县气象局,要在汛期继续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进一步实施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预报,及时提供有效的预报预警信息。

    (四)加强工程管理 。一是严禁开山削坡填沟建房,各镇要加强对辖区内村民建房的规划管理和安全管理,建房选址要避开地质灾害隐患;二是对已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积极采取力所能及的治理措施:如填埋拉张裂缝,在滑坡体上退耕还林、人工开挖排水沟,在滑坡体下部砌护挡墙、加大支撑力等措施,减小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三是加强集镇规划、移民搬迁小区和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鉴定,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管理,避免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县规划、住建等部门要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评估要求,做好勘查设计和配套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配套治理工程,规划部门不得颁发工程建设许可证。

    (五)加大隐患点移民搬迁力度。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众的移民搬迁工作。各镇对辖区内的隐患点认真搞好排查摸底,对那些采取治理措施确实无法消除隐患的,应有计划的进行移民搬迁,减少灾害隐患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六)强化宣传教育,提高防灾自救能力。各镇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逐级建立健全防灾责任制,层层落实防治责任。同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今年各镇、村(社区)要组织一次以上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通过模拟现场的抢险救灾应急处置,达到全面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的目的。

     (七)狠抓任务落实。一是各镇在汛前要对本辖区开展全面的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稳定性差、威胁人数多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进一步明确监测预警人员,督促日常监测工作有效开展,并做好监测记录。汛期要动员村民自治组织及受灾害威胁群众加强自我防范。各镇要组织巡回检查,及时发现灾害前兆信息,发现险情,做好应急处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严格执行汛期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做到24小时在岗,不得将值班电话设置成呼叫转移或因其它原因占用值班电话线路,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传递地灾险情。三是加强临灾应急反应能力建设,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各镇要抓好防治方案中各项措施的落实,每个灾害隐患点必须成立抢险救灾队伍,储备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一旦发生灾情,确保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有序、有效地开展。

    (八)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和责任追究制。各镇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镇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建立和完善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监测网络,对发现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逐一编制好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及监测预警人员,并在危险区设立警示标志,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位。各镇人民政府、相关成员单位要按照分工与职责,全力以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县防滑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传真)电话:(0915)7206490

 

    附件:旬阳县2015年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