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旬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名称: 旬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CD-xzfzfbgs-xzfwj-xzfwj-2015-0100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5年04月02日 文号: 旬政发〔2015〕6号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信息时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5-04-03 09:30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旬阳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旬阳县“一镇十二村”暨2015年美丽乡村创建名单

 

 

旬阳县人民政府   

                         2015年4月2日   

旬阳县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按照《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安政发[2014]27号,以下简称《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市政府《意见》关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要求,以示范镇石门镇,小河镇金坡村、吕河镇冬青村、石门镇谌家院村等12个示范村(以下简称“一镇十二村”)为重点,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首批启动冬青、金坡、谌家院三个村,其他镇村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分批开展,通过“一镇十二村”美丽乡村示范带动,到2020年,全县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形成以“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特色村庄为引领,以生产生活条件良好、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一般村庄为主体的美丽乡村村庄体系,农村基本实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民居风格彰显特色、 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乡风文明人文和谐目标。

     二、建设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四个必须”,遵循“五项原则”,实施“六大工程”。“四个必须”即:必须摸清底子,弄清村情;必须一户一法,一村一策;必须夯实责任,强力推进;必须领导上手,从严考核。“五项原则”即:产业为首,设施为基,技能为本,扶持为要,社保跟进。“六大工程”即:以“一镇十二村”为重点,实施村庄规划编制和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特色民居、农村产业、乡风文明建设“六大工程”,以美丽乡村创建推进县域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建设步伐。

    (一)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强。一要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化发展。实施农村产业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生猪、茶叶、魔芋、核桃、渔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和林下经济,巩固提升蚕桑、中药材等传统产业,打造重点突出、多元发展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推动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实施创建的镇村要结合实际,选育一到两个主导产业,推广“一镇一业一园”和“一村一品一园”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有特色、上规模,夯实美丽乡村创建基础。二要强化设施配套,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所需,继续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实现村庄内道路硬化、亮化、绿化,镇村之间交通通畅、便捷;统筹村级小学、幼儿园、卫生室建设,深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护坡挡墙等加固工程,全面解决农村居民用水、用电、求学、就医问题,提高村庄防灾减灾能力,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三要培育经营主体,引领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石门镇要力争建设一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示范村都要力争建设一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快速发展,形成省级园区为点,市级园区串线,县级园区成片、现代农业园区全覆盖的格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富硒品牌战略,加大冷链储运建设,促进加工、流通与消费对接,引导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二)增强农民发展本领,促进农民富。一要强化农民素质提升。依托农民科技培训、职业农民培育等,加快职业技能和产业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创业、就业提供智力支撑。二要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重点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计划、“金农”工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程,畅通信息沟通交流渠道。推动商业服务网络向农村社区延伸,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三要正确引导农民创业就业。以精准扶贫为途径,大力推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鼓励农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浓郁的农村文化,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增收渠道;引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园区等以订单生产、劳务合同的形式,与农民群众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盟,实现就地就业、合作共赢。

    (三)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美。一要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程。以全县“一镇十二村”创建的镇村为重点,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结合镇村综合改革、避灾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对村庄进行科学分类、准确定位,明确整治重点和时序,编制完善镇村体系规划。二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力度,统筹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有效治理垃圾污水乱排乱放等突出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种养技术,整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加快实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集中建设农村墓地,有效治理乱埋乱葬现象。三要推进特色民居建设工程。加快实施避灾扶贫搬迁和农民安居工程建设,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加强集镇、院落美化绿化,挖掘和保护古民居、古建筑、古村落、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努力打造山清水秀地绿、宜居宜商宜创业的美丽乡村。四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程。大力实施“送先进文化进村、促文明行为入户”活动,加快农村书屋、农民书架、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广泛宣传文明风尚,引导农民树立卫生、环保意识。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四)打造精品特色样板,带动整体美。纳入美丽乡村创建规划的“一镇十二村”在完成垃圾污水处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安居工程、乡风文明等建设任务的同时,要结合不同创建类型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建设重点,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示范样板,推动美丽富裕新旬阳建设步伐加快,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开展。

    1、示范镇石门镇:重点抓好王家坪、谌家院、楼房河3个特色村庄建设;做好6个村及西岱顶景区的特色民居建设,抓好以长青缘现代农业园区和西岱顶旅游景区为核心的种养产业及旅游产业建设。

    2、美丽宜居示范村:吕河镇冬青村、石门镇谌家院社区、石门镇楼房河村、石门镇王家坪村、段家河镇薛家湾社区、甘溪镇张家河村、神河镇金河口社区、棕溪镇棕溪社区8个美丽宜居示范村,要紧紧围绕环境美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实施创建。吕河镇冬青村要进一步加快狮头柑产业提质增效,建设省级林果特色园区1个,健全发展乡村旅游所需的休闲广场、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石门镇谌家院社区要以长青缘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加强主导产业建设,加快园区有机贡米和茶叶“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石门镇楼房河村要重点做好西岱顶旅游景区古民居、古建筑保护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石门镇王家坪村要以有机水稻、茶叶产业为重点,新建农业旅游观光园区1个;段家河镇薛家湾社区要重点打造千亩樱桃示范基地,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加快特色民居改造进度,做好山农现代农业园区提质增效,依托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引导农民走种、养、游相结合的产业发展路子;甘溪镇张家河村要以核桃、烟草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神河镇金河口社区要突出做好社区建设规划设计、高速路口的绿化美化、村级文化室及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彻底改善社区面貌;棕溪镇棕溪社区要重点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点、防护堤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提升整体品位。

    3、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小河镇金坡村、城关镇江南社区、城关镇李家台村要用足用好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创建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小河镇金坡村要做好李总理到访院落的保护,以“乡愁区、乡韵区、农耕体验区”三个区域为核心,发展特色景观旅游;城关镇李家台村、江南社区要充分利用灵岩寺、孟达墓、文峰塔等景观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完善配套设施,优化村庄环境,打造特色景观旅游和乡村体验旅游名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增加劳务收入。

    4、新型农村社区:双河镇双河社区要进一步完善汉水特色宜居小区、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强社区管理,完善服务功能,打造新型社区。

    三、方法步骤

    (一)深入调研摸清底子。(2015年1月1日至4月10日)由“一镇十二村”所在镇负责组织开展调研,全面摸清美丽乡村示范镇、示范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现状,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结合镇、村资源禀赋、特色、特点,确定示范镇村建设内容、主要指标任务、分步实施计划。

    (二)科学编制镇村规划。(2015年4月10日至5月20日)全县完成“一镇十二村”村庄规划编制,由镇村联系有资质的编制规划单位编制详规。2015年底全县完成60%的村庄规划编制,2017年全面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编制,实现村庄规划全部覆盖。

    (三)制定创建详细方案。(2015年5月21日至6月10日)吕河镇、小河镇、石门镇分别制定冬青村、金坡村、谌家院村创建详细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要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部门建设责任,捆绑项目资金向示范村倾斜投入。

    (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2015年启动冬青树村、金坡村、谌家院村三个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以后每年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进行。各镇要按照“三宜五美” 的要求,明确目标、统筹规划、样板示范、分步实施,制定镇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活动方案,分层推进,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六大工程建设,持续、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分工,各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衔接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今年启动建设的冬青村、金坡村、谌家院村三个村,分别由县林业局、扶贫局、农业局具体包抓。

    (二)加大投入力度。要健全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投入、项目整合、招商引资、社会帮扶、农民自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市级项目资金支持,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按照“一事一议”政策规定,发动农民筹资筹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县为平台,有效整合项目资金,集中用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县财政将统筹“一事一议”项目,对示范镇、示范村进行奖补。住建、环保、规划、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扶贫、教体、国土、经贸、供电等部门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有效整合捆绑项目资金,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扎实开展创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的“三宜五美”总要求,按照县抓创建、镇村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六大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一镇十二村”示范点创建活动。县农业局和县财政局要牵头抓好县级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标准制定、督查考核等工作。各镇政府要按照兴产业、强基础、优环境、塑民风的思路,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典型示范,持之以恒,压茬推进;要精心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创建的政策与投入机制,扎实有效推进美丽乡村创建活动。

 

 

 

附件:

 

旬阳县“一镇十二村”暨2015年美丽乡村创建名单

 

    一、示范镇(1个)

    石门镇

    二、示范村(12个)

    石门镇王家坪村、石门镇谌家院村、吕河镇冬青村、石门镇白庙村、神河镇金河口社区、棕溪镇棕溪社区、甘溪镇张家河村、小河镇金坡村、城关镇李家台村、城关镇江南村、双河镇双河社区、段家河镇薛家湾村。

    三、2015年创建名单

    小河镇金坡村、吕河镇冬青村、石门镇谌家院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