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指得是啥?在旬阳古城之上的一条街如何被旅游专家称之为“天街”!
天街其意:一为星名,据《史记·天官书》记载,昴、毕两星宿(西方十二星座中金 牛座 67 号、ω 星)之间为天街,为日、月、五星出入的要道;二为京城中的街道,为隋唐京师长安城朱雀大街的别称,因其直通封建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太极宫,所以 又称为“天街”。“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
旬阳古城的“天子之街”,是怎样的一条街呢?
旬城是一座天然山水太极城,也是一座千年历史风貌与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 映之城,可称得上是秦巴地区、汉水流域一座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旬阳县城是历史上秦代旬关及西汉以后历代县(少数时期为州、郡)治所在地。 治构筑城垣始于北周(557-581),当时洵洲(治今旬阳县城)长史寇奉叔在其任内 “砌石为城,营构楼堞”(其具体位置与规模无考),此前县治仅凭藉天然地势,依山 为城,阻水为池,并无城隍。明洪武三年(1370),复置洵阳县,县治设在今老城之地。 至明崇祯八年(1635)二月,因北周所筑城垣早已无存,为防御农民起义军,始修筑 城墙,此城周长五百九十四丈,在险要处建有敌楼,共开四门,东曰“东作”,西曰“西 成”,南曰“阜财”,北曰“拱极”。
今旬阳县城分老城和新城,老城建在一座三面环水,一线与大山相连的岛上, 状似一葫芦漂浮于水之上,被人们称之为“金线吊葫芦”。古有诗云:金汤一线瞰城 隈,城外洵流往复回;腰缠一条金带,怀抱一座金山。对这座袖珍级的“葫芦城”作了 形象描绘。
老城即为古城,古城有三条主街,傍水而筑,依山而建。一为河街;二为下城街; 三为后城街。河街和下城街面坡、临汉江,而后城街人民南路(县博物馆至垭子口) 则沿山脊而建,一面是汉江,一面是旬河,地势险要。
清至解放前后,由于移民的迁徙,城由西门向外逐步扩展,沿“金线”之地向西 建成一条街,名“炮台路”,亦是沿山脊而建,地势更加险要。据记载,这里因处古城 要塞,战乱时期曾修筑“炮台”等防御工事用以护城,后战事停息、天下太平,“炮台” 被逐步建成的街市取代,便形成了今天的炮台路!
2016 年,在作太极城旅游规划时,来自北京和西安的旅游规划专家在考察这 条街中,惊呼:这是一条“天街”呀!可以说在全国都难以见到的“天街”,保护和开发 好这条天街将是太极城旅游最大的亮点之一。
专家们说,旬城这条街之所以能称之为天街,一是这条街是太极阴鱼的脊梁, 是太极古城的“中轴线”;二是这条街建在古城的顶处,行走在街上,如同在空中漫 步。可称之为“天街”。
亘古洪荒,岁迁月移。再次走进这条宁静而幽长的“天街”,踏着青石板和木纹 石台阶,看着街道两旁千百年来相依相偎的古老建筑以及各个时期所修建、改建的民居,岁月的苍桑、更迭写进眼里,旬城的 建设与发展历历在目……
改革开放后,县城建设发展迅速,由 于“葫芦岛”弹丸之地已无插足之处,新城 便沿旬河两岸向北不断延伸,至今已是老 城的十余倍了。从高处俯瞰,旬河绕古城 “S”形回旋入汉江东去,构成了一幅维妙 维绡的太极图,整个县城地貌便形成了太 极形状,被誉为“中华太极城”,这在全国 极为少见,也可以说是独一无二!“金线吊 葫芦”的名字也鲜有人喊了!
古城之地成了“太极城”的阴鱼岛,后 城街与炮台路相连,沿“鱼脊”而走,成了 古城的“中轴线”。这条街呈东西走向,南 边是汉江,北边是旬河,全长约一公里,街 道两边的房屋均建在陡峭的山崖之上,有 的随坡而筑、有的砌着高高的保坎,有的则用木柱凌空撑起,从下往上、从上往下看 都非常的险要,令人称奇。
这条街因山势而走,上下起伏,错落有至,宽处四五米、窄处一两米,街道全为 石台阶或石板、石蛋铺就,只能步行,而无法通车辆。旧时后城街有县衙、文庙、城隍 庙等,商铺民居紧连、亦街亦市,是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地,也是达官贵人集居 地,至今仍保留有文庙和几十户不同风格的古建民居或“豪宅”。而炮台路为清至民 国时期或解放前后所建,多为普通民居,建筑相对简易,但仍不失旧时“繁华”之景 象。
现代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淹没了旧城的繁华,机关单位和多数人家走出古城,迁 进了新城区的高楼大厦。老城除了河街有了一些发展变化外,其下城街、后城街、炮 台路则大部分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此时看这条街虽已十分的破旧、冷清,但行走 在这里,会感受到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交汇,感受到汉水文化遗脉在这里图 腾。经历史变迁,岁月磨砺,虽停滞了发展,却留住了光阴,成为怀旧探幽的理想去 处。这是旬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旬阳发展变化的活教材,也是难得的旅游开 发资源,是弥漫着历史文化气味、穿越时空的天街!
- 上一篇:王愚纪念馆[ 06-26 ]
- 下一篇:“洵水绘成太极图” 墓联的发现及其始末[ 0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