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六十七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24 18:1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7年第81期(总第一百六十七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7月24日

 

导 读:

吕河镇江店社区用新民风助推脱贫攻坚

金寨镇寨河社区道德评议破解脱贫攻坚扶志难

【编者按】在脱贫攻坚中,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和少数非贫困户“缠访闹”争当贫困户的逐利思想严重,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难题,旬阳县委、县政府立足问题导向,聚焦脱贫攻坚持续深入,破解村民自治难题,用“三治融合”厚植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强化道德评议扶志,助力脱贫攻坚。

 

吕河镇江店社区用新民风助推脱贫攻坚

江店社区有886户,3018 人,境内人口流动量大,工厂企业多,征地拆迁多,社会矛盾多。失信不孝、自私缠闹、攀比奢侈、迷信赌博风气盛行。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和少数非贫困户“缠访闹”争当贫困户的逐利思想严重,针对这些现象行政手段难奏效、法律手段用不上、说服教育显得软,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很大难度。吕河镇按照县委决策部署,率先探索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用道德扶志助力脱贫攻坚,厚植“诚孝俭勤和”新民风。江店社区活用“道德评议+信访治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社区贫困户周某某是镇里有名的“懒汉”,经常无理上访要挟政府,3年上访238次,是“信访不信法”的典型代表,在群众中影响恶劣。

2016年5月,江店社区针对周某某“等、靠、要”的“精神贫困”进行了“道德评议”,把他评为后进典型并亮榜公布。乡贤们的评议说理、乡亲们的评头论足,让周某某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他表态“认识到了自身问题,要自食其力脱贫致富”。

“道德评议”以后,周某某思想发生了剧烈变化,如今在政府和亲朋的资助下,家里不仅盖了两层半的新房,而且养了94只鸡、4只猪、7只羊。

结合吕河镇江店社区村域特点,在治理过程中,实践出“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具体操作办法。具体内容是:党建引领主要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亮晒作”全员行动、先锋行动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探索推进“支部+X+贫困户”扶贫模式,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筑牢基层基础;德治为基主要是指定期开展道德评议,让村民广泛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弘扬诚孝俭勤、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开展“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活动,全镇8700户均订立了家训家规,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用“家”“和”文化凝聚思想共识、弘扬社会正气。自治固本主要通过开展“学知识、兴家业、当先进”群众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及《村规民约》,夯实“四民主两公开”村级自治制度,“群众的事情自己定”,实现村民自治、自管、自育、自强。法治兜底主要以“促守法、调纷争、打邪恶”依法治理为抓手,用重典净化社会风气。通过“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的推进,治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特别是在德治中,用道德评议破解扶志难效果明显。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由群众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乡村精英” 20人,组成道德评议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每季度定期开展道德评议活动1次以上。 群众说事,确定议题。在道德评议会召开前,由道德评议委员会成员深入辖区各组、院落、农户调查走访、征求意见,了解辖区内缠访闹访典型。乡贤论理,明辨是非。大会由评议委员会主任主持,一般在村组或院落召开,典型当事人到场,群众广泛参与。评议中,在听取其本人陈述事实和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乡贤” 们针对事实展开评议、论理、说教。指出问题、劝导反省,并表决确定为后进典型。榜上亮德,帮教转化。集中评议结束后,对评议确定的后进典型,依照《居民公约》的规定,在“曝光台”内进行公开曝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重大反面典型通过县电视台“讲理说法”栏目,剖析后进原因,警醒教育全县群众。同时,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策”的办法,落实党员干部帮教转化措施,通过思想疏导、解决实际困难等方法,帮助其转变思想、自我转化。

通过“道德评议”+信访治理模式的推进,有效化解了信访难题,全面落实了逐级走访工作要求,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16年以来,江店社区共开展道德评议7场次,评议出缠访闹访典型1人(件)次,正面典型10人,反面典型3人,各类矛盾纠纷均得到及时有效化解,与以往相比,信访总量下降52%,江店社区2016年征地800余亩,各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未发生一起到市以上上访,形成了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的良好社会生态。(巴远君供稿)

 

金寨镇寨河社区道德评议破解脱贫攻坚扶志难

我县用“三治融合”厚植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工作启动以来,金寨镇寨河社区结合村域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强化道德扶志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解决了脱贫攻坚中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破解了争当贫困户和贫困户等靠要的乱象,为脱贫攻坚形成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民风建设加速精神与物质脱贫的双驱动,赢得了民心,形成了全民参与脱贫攻坚战的良好局面。

寨河社区三组的吉某某是有名的“酒醉汉”,每次喝酒后就打骂母亲,并屡教不改。了解到这一情况,社区立即召开司法、公安等人员参加的道德评议会,专就周某某不孝敬父母的事进行了评议。

在大家的评议下,吉某某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场承认错误。在包帮人的带动下,他还发展烤烟15亩,养猪5头,养牛3头,还盖起了新房子。

寨河社区刘泼是一个身高不足1.5米,体重没超过80斤的“小个子”。但是他在遭遇接二连三的家变之后,用自己伟大的父爱为女儿撑起一片天,种植烤烟7亩,养猪15头,并新建了3间砖混房。通过道德评议,被推选为正面典型,今年他还上了“陕西好人”榜。

用榜样的力量激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后进典型有耻且格,先进典型高尚光荣。在脱贫攻坚中,统筹推进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群众教育、“三治融合”厚植新民风建设八大活动,丰富“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内容,强化道德扶志与扶智双驱动,助力脱贫攻坚战。

寨河社区通过道德评议五步走,完成春风风人良好效果。组建机构,制定制度。开展道德评议的关键是选好道德评议委员会,寨河社区组建以老党员、老干部、两代表一委员、村“两委”成员和乡贤为主的道德评议委员会。道德评议委员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设主任1名,由村支部书记担任,副主任2名,委员25人组成。制定道德评议会议、先进典型褒扬、后进典型曝光惩戒、后进典型帮教等制度。开展道德评议的时间一般为每季度一次,遇到特殊情况可随时组织评议。

深入群众,调查走访。道德评议委员会在每季度召开评议会之前,由委员深入辖区村组、院落、农户,掌握发现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善行义举。掌握反面典型线索,主要包括:不尽孝、不道德、不文明、不守法、不诚信、不友善的人和事,以及当前农村存在的红白事不良人情风、低俗恶搞风等歪风邪气,脱贫攻坚中贫困户“等靠要”、非贫困户争“戴帽”的人和事,为召开评议会议准备第一手资料。

明确事例,集体评议。评议现场通过正反对比、突出反面、以案说法的方式,在听取评议对象陈述后,由道德评议委员会成员话语交锋、讲评论理,形成强大道德攻势,让被评议对象心灵受到触动,从而激发出内心深处崇德向善的道德意愿。

褒扬先进,惩戒丑恶。道德评议结果经村党支部审定后,对评出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等先进典型,通过“善行义举榜”、微信等形式进行宣传,并纳入各类先进典型的推荐表彰范围。对评出的不文明、不道德的反面典型,在不触犯法律法规、不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在村(社区)设立的“反面典型曝光台”载明事实,进行集中曝光,形成颂扬真善美、唾弃假恶丑的舆论氛围。

包帮劝导,教育转化。在对反面典型曝光惩戒后,道德评议委员会指定1至2人作为其帮教转化责任人,制定帮教措施,对症下药,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监管约束,教育劝导,确保其自我觉醒、自我转化。对于积极纠错、改掉恶习的,经道德评议委员会审核后,将其从“反面典型曝光台”撤销,停止曝光;对于我行我素、屡教不改的,组织集中评议,持续曝光,直至改正为止;对于积极改正错误,家庭确属存在困难问题的,及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升转化成果。

2015年以来,开展道德评议55场次,评出凡人善举和“草根英雄”47人次,评出反面典型人物、案例10人(件)次,曝光反面典型10人,帮教转化5人次,有力扭转了社会风气,逐步形成了遵纪守法、诚信知理、勤劳节俭、互助友善、崇德孝仁的良好社会生态。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为决胜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巴远君供稿)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