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80期(总第一百六十六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7月20日
导 读:
仁孝记于心 困苦压不趴——记赵湾镇白杨坪村仁义臣
构元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我县完成脱贫攻坚通村路项目投资1.6亿元
仁孝记于心 困苦压不趴——记赵湾镇白杨坪村仁义臣
家住赵湾镇白杨坪村二组的仁义臣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小伙,年近三十的他到现在还没有找对象,很多和他同龄甚至比他小的同村小伙子孩子都好几岁了,周围的人都很替他着急,每当有人催他找对象时,他都会说:“现在家里这样的情况,谁来都是跟着我受罪,把人家女娃给害了,还是等条件好点了再说吧!”其实也并不是他不想找对象,而是家里太多的困难让他不敢找。
2013年,仁义臣从外地打工回来贷款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仁义家庭农场,主要养七彩山鸡。通过辛勤付出,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步入正轨,他还主动帮助其他贫困户指导喂养山鸡,还为他们免费发放鸡苗防疫药品,一切都很顺当,周围的人都夸他很厚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他的哥哥、母亲、父亲却先后生病入院。哥哥仁义军2015年突患精神病,他第一时间把哥哥送到旬阳县精神病医院治疗,最后被确诊为间歇性精神病。住院期间,尽管哥哥经常打闹折腾,但作为弟弟的他一直陪伴左右,忙前忙后,悉心照顾。直到2015年农历腊月二十七仁义臣都还在医院照料哥哥脱不了身,无法置办年货,但他考虑到家中还有两位老人,仁义臣只好办理请假将其哥哥带回家中置办年货过年,还没等到年三十,哥哥的病情又再次加重。由于哥哥仁义军患病对母亲打击很大,母亲也开始逐渐的精神恍惚,并一天一天的严重起来,仁义臣又将哥哥和母亲送到旬阳县精神病医院治疗,一晃几个月过去了,尽管住院花费一万多元钱,可仁义臣的母亲和哥哥的病情依然没有起色。
命运并没有因此而眷顾他,2016年3月,又有一个不幸的消息降临在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身上,他的父亲突患脑溢血,被紧急送往旬阳县医院重症监护室救治。母亲和哥哥住院本已花光了他的所有积蓄,且身负外债。为了给父亲看病,他向别人借了一千元的入院费后,兜里连一个买留置针管的钱都没有了,此时的仁义臣陷入了绝境,他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他决定通过在网上发起以买代捐的形式,用自己家庭农场的七彩山鸡鸡蛋换取为父母及哥哥治病的费用。一些好心人士听说了他的情况后纷纷伸出援手为他众筹,但懂得感恩的他陆续给帮助过他的人先后寄了三次山鸡蛋,其实价值远远超过了众筹的金额,他说:“好心人帮我解了燃眉之急,我得感谢他们,我也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点鸡蛋。”
白杨坪村在开展道德评议时一致同意将仁义臣定为自强不息先进典型,在村民们的鼓励下,他没有被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打倒,也不等不靠,反而更加干劲十足,一边照顾生病的家人,一边经营自己的家庭农场。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父母病情已渐渐有所好转。附近的邻居说:“这娃真的太难了、太苦了,懂得孝道,知道感恩,始终自强不息,再苦再难硬扛过来了,我们都佩服他!”(赵湾镇供稿)
构元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党书山是构元镇金马塔村贫困群众,父亲手残失去劳动能力,高中毕业后的他曾外出打过工,干过零活,但这些杂碎的工作,收入不稳定,还欠债几万元,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劳务技能培训敲开脱贫致富门。2016年4月份镇社保站介绍他参加县里“手足修复师”培训,经培训机构推荐到用人单位实现就业,刚上岗每月保底薪金3000元。他所练就一技之长,变“体力型”为“技术型”劳动力。今年他当上了湖北武汉市青山区三弓路手足修复店店长,连续三个月每月工资拿到1.8万元。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咱这几年为啥挣钱少,就是吃了没有技术的亏。我是经过技能培训,学到了技术,才有了今天挣钱的门路。”党书山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以来,构元镇先后将符合条件的97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选送到县里参加“手足修复师”培训,使有转移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实现技能减贫脱贫,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培训,让每个贫困户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
技能培训架起贫困户的“致富桥”。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有效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该镇王河村19岁的赵居康是今春第一期参加县“手足修复师”培训的学员,结业后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上个月荣升为武汉市荣华二路手足修复师店长,月薪涨到2万元,还带领家乡3名贫困青年到本店就业。
近年来,构元镇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把贫困群众能力素质提升作为加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的一项有效举措。重点围绕贫困人口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着力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转移就业一批富余劳动力,不断增强贫困户就业、创业能力,真正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实现全面脱贫、增收致富。据了解,全镇已有130余户贫困家庭经过多种技能培训找到了致富门路,脱贫有了新希望!( 储茂恒 王秀淼 供稿)
我县完成脱贫攻坚通村路项目投资1.6亿元
为了全面助推交通脱贫攻坚,如期实现村摘帽、户脱贫目标,我县整合省市计划资金和扶贫贷款资金,年初下达了脱贫攻坚通村路建设计划193个577.4公里,项目覆盖全县21个镇98个村。
脱贫攻坚通村路采用“632”的建设补助标准,即:宽度4.5米的项目路面、路基、安保工程费共60万元/公里;宽度3.5米的项目路面工程费30万元/公里;宽度3米的项目路面工程费20万元/公里。
截止6月底,全县共完成通村路项目建设投资1.6亿元,其中:路基工程539公里,形象进度93%;路面基层408.2公里,形象进度71%;路面铺设57.7公里,形象进度10%。有8个镇全面完成了年度所有项目路基工程,4个镇路面工程仍未启动。
为又好又快促进通村路项目建设,力争11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县交通运输局采取五项措施加快建设保障。一是合理制定路面单价。除县政府已明确补助标准的项目外,对宽度4.5米的项目,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分片区实地调查砂石料单价,并结合运距远近和施工难易程度,逐项目提出路面工程单价意见,委托专业工程造价单位编制路面工程预算,报请县审计部门进行最高限价审定。二是积极化解砂石短缺。积极与县水利部门沟通衔接,在汉江关口段、构元段、文雅段、旬河赵湾段选定4个采砂点,专供重点交通项目及脱贫攻坚通村水泥路建设用砂,出场价细砂60元/m³,石子30元/m³,有效解决项目建设砂石料短缺问题。三是规范建设占用林地。积极向林业部门申请办理占用林地手续,并通知各镇配合完善占用林地相关手续,规范合法占用林地。四是定期召开例会通报。通村路建设管理办公室每月25日召开工地例会,汇总分析当月通村路建设情况,研究解决道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部署下月工作重点和注意事项。月初通报上月道路建设进度和存在问题,并抄送相关考核部门。五是去年通村路“回头望”。对2016年已建成的通村水泥路,要求各镇对工程层层转包、质量缺陷、为企业输送利益等情况开展自查,县交通局分三个检查组进行抽查,对查找出问题要求施工单位立行立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整改达标。(李阳龙 陈锋 祝胜虎 供稿)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六十五期)[ 07-20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六十八期)[ 0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