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六十四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17 17: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7年第78期(总第一百六十四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7月17日

 

导 读:

陈红星在“大北环”检查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

白柳镇:掀起道德评议助推脱贫攻坚热

县文广旅游局打好文化扶贫“组合拳”扶出“精气神”

 

陈红星在“大北环”检查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

7月13日至14日,县长、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总指挥陈红星在“大北环”沿线镇检查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

在双河镇老爷山生态旅游景区,陈红星实地查看了景区规划布局和景点建设、基础配套等项目进展情况,详细了解了景区下一步发展规划,希望企业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走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发展道路,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特色农业、生态休闲、旅游观光等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景区布局,精心打造景区景点,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积极申报省级农业特色园区,形成以老爷山景区为龙头、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旅游观光带。要求县镇村要积极支持景区建设,大力向上争取项目,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要引导周边群众加快“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转变力度,借助园区建设,加快脱贫步伐。

在金竹村黄花菜种植示范基地,陈红星查看了黄花菜等脱贫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土地流转、种植收益、产品销售和市场前景及合作社经营等情况,鼓励合作社积极探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吸引更多群众带资入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陈红星还检查了谢家村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包帮单位和镇村干部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快速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红军镇脱贫攻坚指挥所,陈红星随机抽查脱贫干部对脱贫攻坚政策掌握情况,详细了解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实地查看了集镇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和红军纪念馆二期建设等情况,要求红军镇要立足“红军”革命老区品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和丰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内涵,带动镇域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

位于小河镇的天一泉饮用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陈红星详细了解企业生产运营情况,鼓励企业坚定发展信心,抓住发展机遇,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强品牌,做活市场,提升效益和发展速度,同时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周边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陈红星还检查了蜀小公路上码至小河段公路改建工程情况,要求相关部门要科学安排施工,加大力量投入,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建成通车。检查期间,陈红星看望了镇村干部,对他们冒着高温坚守一线、加班加点、履职尽责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表示慰问,要求县镇村切实关心一线工作者的工作生活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确保基层干部的身心健康。随机走访了贫困户,详细了解他们家庭生产生活、安全住房、干部帮扶等情况,询问对脱贫攻坚政策和帮扶工作满意等情况,鼓励他们坚定脱贫致富信心,在县镇村各级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下,积极发展产业,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白柳镇:掀起道德评议助推脱贫攻坚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2016年2月县委宣传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道德评议的通知》以来,白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谋划,迅速成立了以村(社区)为单位的14个乡贤说事会,在全镇掀起了一股乡贤说事会评议脱贫攻坚热潮。

勤劳致富的邱锡锋

“现在党的政策好,时刻想着我们,在县政府和镇上的帮助下,我才走上了致富路”,邱锡锋在峰溪社区乡贤说事会上感慨地说。

邱锡锋现年43岁,中共党员,家里3口人,住在该社区四组海拔约1200米的赵家沟垴上,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因给身患重病的父母治疗,花光了家中积蓄,外加向亲戚借款、在信用社贷款共约8万元,让这个本就一般的家庭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2015年10月,县政府扶贫工作队和白柳镇的包村干部深入到户详细了解,根据市场需求和其居住地附近林扒多的特点,帮助其建起了家庭农场,同时安排他到杨凌一家养鸡场学习相关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2016年底,他的家庭农场出售肉鸡1000余只,鸡蛋20000余个,仅养鸡一项纯收入近4万元。

身残志坚的刘开乾

在白岩村乡贤说事会评议大会上,刘开乾的事迹得到乡贤们一致赞扬,认为他在与病魔抗争同时,能坚定发展信念,通过种植烤烟脱贫,在脱贫攻坚上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刘开乾,现年49岁,从小患小儿麻痹症,腿部有残疾,2014年元月使用旋耕机耕地,不慎将其肋骨挖断并损坏肝脏,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住院治疗期间,又检查出患有肾病综合征(肾衰竭二期),这曾一度让这个单薄的家庭感到心灰意冷,可他转念一想,只要还活着,就决不能认输,决不能被吓倒,更不能自行倒下,必须面对现实。镇村包帮干部入户了解到,他所患之病需长期服药治疗,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动,加之爱人身体不好,儿子初中毕业无业无技术,家庭几乎无经济来源,又要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导致家庭经济非常困难。遂将其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之列,按照健康脱贫相关政策,保障供给其日常用药(特殊药品除外),并帮助其儿子参加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在包帮干部入户与之交谈之时,他表达了自己有常年栽烟的技术与经验,想扩大规模发展烤烟的愿望,看穿了包帮干部对其身体状况的担心后,他说“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些简单的活还是能做,重活再请工,我不能光靠政府救济啊!”,镇村包帮干部无不为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为其协调了15亩地种植烤烟,并新建烟炉一座,解决贴息贷款5万元以弥补发展产业资金不足问题。(白柳镇供稿)

 

县文广旅游局打好文化扶贫“组合拳”扶出“精气神”

今年以来,县文广旅游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打好文化扶贫“组合拳”,以扶精神、扶智力、扶志气,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脱贫信心,夯实增收基础,提高主观能动性,确保实现文化育民、文化励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补短板,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步伐,截至目前,在镇村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39个;在抓进度的同时,要求每镇创建2个以上标准规范、设施健全、有特色、出亮点的示范点,年底予以评选表彰,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创新推行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采取菜单点播方式,下发服务清单,明确服务内容,使服务多样化、灵活化。目前,各镇已建成的“两馆”分馆均能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培训辅导、文艺活动、全民阅读、图书借阅等服务项目,让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群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抓活动,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组织举办春节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开幕式演出、旬阳民歌大赛、自乐班展演、汉调二黄专场展演、首届民间曲艺大赛、“我展示.我快乐”群众才艺比赛、“丹青旬阳”群众书画作品展、道情皮影展演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0余场次;开展“丹青旬阳”义写春联活动10余场次,为群众义写春联14000余幅,惠及群众1.1万人次;组织编排“大美旬阳.太极城之夜”文艺专场参加第十七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我要上龙舟节——县区特色节目文艺展演”;利用全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举办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通过台上举办旬阳民歌、汉调二黄等非遗项目表演,台下展示蜀河双彩车、道情皮影等实物和蜀河八大件、旬阳八步景、神河懒龙等非遗保护项目展板以及非遗专场文艺演出,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关注、共同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浓郁氛围。以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形式,教育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坚定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实干兴家、发展立业的内生动力。

送服务,把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开展“文旅融合.助推脱贫”和“精准扶贫 文化同行”文艺惠民演出活动近50场次;组织开展“先锋行动党旗红——丹青旬阳”群众书画作品走基层惠民巡展活动12次和“精准扶贫 文化同行”书画作品惠民巡展15场次;利用“4.23”世界读书日,组织开展读书演讲赛、读书征文、古诗词朗诵大赛、送书送科技下乡、3+x全民阅读城乡联动暨太极之阅书友会、好书推介、优秀影视作品展播等全民阅读系列活动10余项,全力打造书香旬阳品牌,让书香飘逸城乡,培养群众阅读习惯,提高农民素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递科技信息,提高群众生产技能,助推精神脱贫。

促发展,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切实加强镇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更好地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采取“统一招聘、县镇管理、镇村使用”的管理模式,面向社会招募镇级文化专职管理员21名,村(社区)文化管理员305名,实行绩效考核动态管理。工资待遇为镇级文化管理员(馆长)每年补助2万元,村(社区)文化管理员每年补助0.2万元,每年为各镇安排文化工作专项经费5万元,配强配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两馆”分馆工作顺利开展、服务基层贫困群众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石晓红 供稿)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