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68期(总第一百五十四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6月16日
导 读:
兴产业 奔小康——王坪村龚益富的“致富账”
任家湾村“大喇叭”搭起干群连心桥
县公安局:精准实干 脱贫攻坚“再发力”
旬阳农商银行4.8亿元贷款让万余贫困户脱贫摘帽
兴产业 奔小康——王坪村龚益富的“致富账”
通过扶贫工作队入户了解核查扶贫对象基本信息,明晰贫困户产业发展思路,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到脱贫致富的路子上来,仙河镇上下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
近日,王坪村扶贫工作队在入户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一户贫困户:“镇上领导们最近辛苦啊,这么热的天还跑这么远来关心我们这些贫困户。”正在猪圈旁喂猪的龚益富老远就和工作队的干部打起了招呼。走近一看,三头壮实的猪仔正在抢吃着猪食。龚益富招呼大家进屋坐。他一脸自信地说:“今年我又喂了3头猪、30只鸡,流转土地5亩,也都全部栽成了杨梅;镇上加大力度发展林果产业,我看还是有搞头,这样不仅盘活了土地,还能就近劳务就业,两全其美的好政策就得积极响应。”
“老龚,你有经济头脑,喂了这么多鸡和猪,产业发展不耽误,发展经营多头儿增收。看来我得让我那几户贫困户向你学习喽。”王坪村第一书记王志根说。
龚益富拉开了话匣子,一股脑倒出自从当了贫困户的收获和改变。“以前喂猪、喂鸡没人给补助,都是自给自足,风险大还没啥收入,去年镇上还给发了1200元的补助,拉了200多米长的水管子,解决了饮水困难的问题,像我们住这高山上,还是独庄子,积极响应危房改造政策,对三间土木结构住房进行了加固修缮,要是没有这些扶贫好政策,很多问题压根就没办法解决。再说,我的老母亲都90多岁了,我又不能出门打工,在屋挖抓一点是一点。”此时他明显有些激动,不停地感谢包帮干部。
包帮干部接着又给他算了一笔经济账,“这30只鸡要是全卖了,毛收入就有2400元,三头猪卖两头的话至少也能卖7000元左右,再加上你们母子俩的养老及高龄补助3360元,毛收入至少有12760元。下一步,我们将对你的厕所和圈舍进行改造,最低保障目前规模化养殖;6月份下一批的扶贫贴息贷款指标下来,就帮你争取三万元的贴息贷款,入股分红这个政策就享受到了,同时还能优先在流转土地经营权的公司(合作社)或能人大户或其它方面享受有偿劳务,你这好日还在后头,好好干。”
瞬间,龚益富感动得喜极而泣,再次拉住包帮干部的手不停地感谢到:“干部对我们很关照,我也没有别的能力感谢,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你们放心,做一名积极不拖后腿的贫困户,我也同包帮干部签订了承诺书,承诺一要团结邻里,带头移风易俗;二要勤劳致富,积极发展产业增收;三要讲究卫生,主动改善居住环境;四要积极向上,密切配合包帮干部,带动全家自食其力,不等、不靠、不要。以上承诺,我家庭成员若有违反,一次自愿接受镇、村和包帮干部的批评教育,二次不改自愿接受村上作为反面典型进行道德评议,三次再犯自愿退出贫困系统、不再享受贫困户扶持政策,并退还已享受的款物帮扶,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我户自行承担。”
像龚益富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今年以来该镇党委政府在引导贫困户增收,发展产业帮扶规划过程中对症下药,迅速谋划,找短板,细措施,通过制定产业摸底规划方案,按照“长中短结合、一村两三品、一户一二业”的原则,动员9个村(社区)入户宣传摸底产业规划思路,增强贫困户产业发展意识,重点发挥企业帮带和合作社引领的作用,因地制宜培育长短结合的产业种类,“造血”增收。(仙河镇党委政府供稿)
任家湾村“大喇叭”搭起干群连心桥
6月11日,对任家湾村老百姓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尘封了近30年的“大喇叭”又一次响彻在任家湾村的山山水水之间,把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到了每一名群众的耳边。
在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任家湾村高度重视政策的宣传解读,及时在村务公开栏里公示政策,多次专题召开群众会解读政策,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推送政策信息,但是由于群众居住分散、农活忙、留守老人多等原因,召集群众开会不容易,关注村务公开栏的群众也不多,特别是群众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学习政策、了解政策的意识还不强,导致很多惠民政策宣传不到位,党的好声音传不到群众身边。如何打通这段党委政府帮扶贫困群众的中梗阻?
任家湾村在充分利用原有的线路和器材的基础上,主动争取县上政策支持,在县委办的倾力支持和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努力下,以超常速度推进,率先在全县启用“大喇叭”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村上计划每周确定一个播放专题,安排专人从政策制定的目的、意义、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解读,让群众在生产、休息中随时都能便捷地学习了解政策,进而掌握运用政策。“大喇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比干部进村入户访谈贫困群众,它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相比现代传播媒介,它传递信息的效果更直接、更亲和,真正能让群众在田间地头第一时间听到党的声音、领会党的初衷。
县委办驻村第一书记熊世碧对“大喇叭”的作用深有体会,他认为“大喇叭”既能帮助群众接受教育增长知识,还能促进干部凝聚民心开展工作,极大地提升了镇村脱贫攻坚工作效率。他指出下一步任家湾村还要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增加播放农业科技知识以及新闻联播、县镇村相关会议精神等内容,真正让“大喇叭”把党和人民的连心桥搭建的更宽阔、更坚固。
在县委办的聚力帮扶和吕河镇的有力指导下,该村干群抢抓精准脱贫政策机遇,扎实推进基层设施建设,全面解决了群众路、电、水、讯以及安全住房等问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全力抓好长、中、短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按照“双七”标准,全村151户567名贫困人口已于2016年如期实现脱贫。(丰德文 熊世碧供稿)
县公安局:精准实干 脱贫攻坚“再发力”
“脱贫攻坚任务明晰,责任重大,要全力以赴做好此次帮扶工作,确保不留死角和盲区……”近日,县公安局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议,要求全局上下明确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汇全警之智、集全局之力,精准发力、真抓实干,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精准把脉,摸清“症结”
认识再提高。认真组织全局民警集中学习中省市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及脱贫攻坚“十条铁规”,切实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并抽调专人充实帮扶力量,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责任再明确。按照“政策措施不变、工作力度不减、帮扶力量不撤”的要求,帮扶民警持续履行帮扶责任,开展一次全面的走访交流,深入了解贫困户所急、所想、所需、所盼,确保一对一对接帮扶工作措施落到实处,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满意。定位再精准。切实考察帮扶村的实际情况,了解贫困户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以解决贫困户安全住房为突破,同步推进项目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工作,以点带面,处处开花,让群众看到样子,见到实惠。
真抓实干,对症“下药”
力量再加强。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队长,第一书记和村主任为副队长,监委会主任、文书和组长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驻村工作队,落实了16个部门及79名民警的包联帮扶责任。并且积极叫响“三看齐”口号,号召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凝心聚力,形成全警全民全力求真务实、苦干奋进的浓厚扶贫工作氛围。措施再具体。坚持“一个态度”。务实谦虚,不搞形式走过场,用心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严守“两个务必”。务必户户见面,务必访到实情,做到底子清,便于精准施策;抓好“三种形式”。 通过干部座谈、贫困户家访、实地查看三种形式,了解贫困户经济收入、养老医疗以及生产经营情况等,集全村全警之智之力,谋发展、创增收。落实再落实。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厘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村情的发展规划及帮扶措施,循序渐进,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致富的能力本领。并且组织民警每月上门不少于一天,面对面同扶贫对象交流,不断完善帮扶路子,用真心换真情,合力打通脱贫致富路。
勠力同心,脱贫“摘帽”
宣传再加强。全村累计召开脱贫攻坚群众大会7次,刷写宣传标语40余幅,制作固定宣传牌7处,门楼对联3幅,文化石2处,通过持续加大脱贫攻坚政策宣传工作力度,积极主动走访贫困户,向贫困户宣传政策、解疑释惑、疏导情绪,确保每户都能自愿脱贫,使脱贫攻坚工作平稳推进,实现越线脱贫的目标。政策再保障。详细梳理贫困户切实困难,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现全村农村合疗、小额意外保险、养老保险等全覆盖;对特殊困难户采取五保、低保,做到应保尽保;规划建设到位通组公路7.1公里;建成人饮工程80立方米水窖1处,全面完成农网改造低压20公里,完成危房改造71户。将惠民、利民政策送到乡村院落、送入百姓心间。“造血式”再发展。帮扶工作中,把增强“造血”功能作为首要任务,更加注重项目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以产业建设为重点,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不反弹,解决好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问题。落实贫困户养猪77头,养羊173只,养牛55头,培养种猪养殖户1户,牛羊养殖大户2户,生猪养殖大户2户,创办“旬阳裕民生态农业合作社”1个。并依托县人社局、扶贫局、农林科技局组织技能培训,栽植油牡丹260亩,发展烟草120亩,核桃200亩,拐枣150亩,培训手足修复师5人,农业技术人员63人,预计每人每年能增收5000余元。同时,强化工作督查,认真抓好产业发展及扶贫村产业奖励资金兑现落实,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来赢得全村群众的满意和点赞。(刘晓婧供稿)
旬阳农商银行4.8亿元贷款让万余贫困户脱贫摘帽
“多亏了农商银行吕河支行的帮助,今年得到农商行5万元贴息贷款,我计划建房,改善居住环境。”家住吕河镇仁家湾村一组的贫困户曹进财高兴地说到。甘溪镇周庄村支部书记孟广科的天生缘富硒香菇家庭农场在计划扩建时,遇到了资金难题。凭借长期累积的优秀信誉,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后,孟支书得到了确切的答复:“你的情况我们很熟,只要敢闯敢做,我们竭尽全力扶持。同时,也希望你这个能人带动其他人一起脱贫致富呐!”在农商行的支持下,天生缘富硒香菇家庭农场经营良好,产量较以往翻了一番,还解决了周边8户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为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旬阳农商银行在工作实践中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以实施普惠金融为目标,以评级授信建档立卡为切入,基层网点与全县305个村支部签订“双基联动”协议,广泛开展客户基础信息收集、信用等级评定、金融业务推广、基本业务受理、贷款“三查”等方面深度合作,逐村设立“双基联动工作站”,建立“4+4”金融扶贫机制,做到建档立卡与评级授信、信贷政策与脱贫任务、信贷产品与扶贫措施、信贷管理与权责体系四结合,实现数据、政策、产品、服务四个精准对接,创新精准扶贫“产业贷”“建房贷”“扶智贷”和“健康贷”,助力贫困户创业致富、民有所居,推进智力扶贫和健康扶贫。
精准对接使得金融扶贫工作有了“靶心”,真正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甘溪镇施家坡村28户烤烟种植户享受“产业贷”,稳定发展烟草面积280亩,户均年收入达到4万元以上。小河镇中心村13户贫困户在农商银行65万元“产业贷”扶持下,发展养羊105只,养牛10头,种植油用牡丹110亩。麻坪镇寨湾村有9户烟草种植、7户危房改造、4户子女上学享受“产业贷、建房贷、扶智贷”86万元。至今年5月末,旬阳农商银行已累放精准扶贫贷款4.8亿元,帮助万余户贫困户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包本焱 杨才文供稿)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五十二期)[ 06-12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五十五期)[ 0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