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55期(总第一百四十一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7年5月25日
导 读:
镜头下的脱贫瞬间——罗家坡村脱贫攻坚见闻
人社局:“五抓”措施推动劳务创业脱贫
【编者按】精准扶贫一年多来,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干部奋勇当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都能够以主人翁姿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在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脱贫故事,有的身残志坚,不等不靠;有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的克难攻坚,发展生产;有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恩情......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旬阳县委宣传部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道德评议聚焦脱贫攻坚助推“扶志”工作的通知》和《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大走访活动的通知》等精神,进一步做好当前精准扶贫重点工作,讲好脱贫故事,传递脱贫攻坚正能量,浓厚战时氛围。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各镇在脱贫攻坚一线鲜活感人的脱贫典型人和事陆续讲述给大家——
镜头下的脱贫瞬间——罗家坡村脱贫攻坚见闻
镜头一:拿养老金捐赠修路款的五保户
说起蔡乾周,组长阮安平至今仍钦佩不已,那还是2016年3月的一天,为了动员群众募捐修路款,阮安平正在入户宣传政策,蔡乾周主动找到他,并将5000元钱郑重的交到他的手上,阮安平说,他当时拿着那笔钱,觉得重有千斤,一时竟感动的不知所措。
蔡乾周,今年73岁,罗家坡村四组贫困户,妻子万启珍70岁,二人均已被“五保”。听说村上要修路了,老人蔡乾周显得比所有人都激动,虽然村上明确表示,五保户低保户可以不用捐,可是蔡乾周老两口还是坚持将省吃俭用积攒了两年的养老金5000元拿了出来,他说:“村上修路是造福后人的好事,我虽然不富裕,可是还能过,共产党政策现在这么好,村上也对我们百般照顾,这个钱无论如何我要捐。”
蔡乾周这番话说的硬气,也说的有底气,2016年,在县公安局和镇政府的大力帮扶下,他不仅将家里的三间土房进行了危房改造,硬化了院场,还积极发展产业,种植了4亩油用牡丹和2亩拐枣,每当蔡乾周在地里锄完草,就与妻子赶着饲养的十八只白山羊,趁着夕阳余晖,一起走向他们焕然一新的新生活。
镜头二:青草味儿的幸福生活
初次见到王登卫,他正在田里对油用牡丹锄第一次草,待他将我们领到他新盖房屋面前的时候,牲畜草料、粪便味儿与田野里青草味儿混在一起,弥漫的到处都是,随行的第一书记刘鹏涛不禁皱起了眉头,要求他将房前屋后的环境收拾一下,搬了新家,就要有个新气象。王登卫只能一个劲儿的给我们说,这段时间太忙,实在顾不上。
王登卫,今年55岁,家里五口人,父母都已经八十多,体弱多病,妻子杨全琴常年吃药,只能干一些强度不大的农活,儿子在外务工。说起王登卫忙,我们倒是相信的,田里的4亩油用牡丹要他来锄草追肥,2亩核桃要他来管理,圈里的6头牛、7头猪、7条羊和20只鸡都需要他来喂养,去年村上为了减轻他家里的负担,将他选为村上的生态护林员,最近天旱少雨,王登卫不禁又为他负责监管的那一片山林操起了心,只有每天不定时去巡逻一圈,他才会放心。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王登卫还高兴的跟我们透露,儿子去年参加了镇上组织的手足修复师培训,今年在西安做起了技术工,前段时间打电话来,说是在西安一家店里做了代班班长,工资也涨到了3000多一个月元!说到这里,王登卫脸上泛起了自豪的笑容。
镜头三:“吃点亏也没得啥”
再次见到王登卫,是在村上开展的道德评议会现场,他作为后进典型被大家放到评议大会上评议。原来,王登卫近年来因为一些林朳地畔纠纷经常到县镇两级上访,每一次调解过后,效果都不是特别明显,他依然坚持自己没错,坚持要去“找一个说法”。
3月27日,在村上召开的第一季度道德评议会上,王登卫听着大家对他的批评和劝说,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当场表示道:“村上和镇上这样帮着自己,自己却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断上访,甚至直接到县上去上访,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我已经认识到错误,并且感到很不好意思,家里现在收入还可以,娃说不准以后要在西安大城市住,一点地边边子争个啥,吃点亏也没得啥!”
蔡乾周和王登卫的故事在蜀河镇脱贫攻坚工作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伴着苦与乐,平凡又让人感动。2016年,罗家坡村紧紧围绕“水、电、路、房、产业、通讯网络”六要素,集资211万元,突出解决了71户贫困户不安全住房问题,修建村级道路6公里,建成人饮工程1处,饮水管道新增9公里,落实贫困户养猪77头,养羊173只,养牛55头,栽植油牡丹200亩,发展烟草120亩,核桃160亩,2016年底该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达4000元,全村95户贫困户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017年,该村以建设“美丽乡村·文明家园”为载体,采取多种措施巩固脱贫成效,紧密结合“说论亮”道德评议活动,进一步改善村域环境,在全村营造比学赶超和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通过树立良好的民风村风,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齐心协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蜀河镇党委政府供稿)
人社局:“五抓”措施推动劳务创业脱贫
今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主线,以劳务创业脱贫为突破,通过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援助等措施,狠抓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着力帮扶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
抓基础台帐。结合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逐一进行核查,掌握贫困劳动力数量、结构、分布、基本情况,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实行一户一表一册,不漏一户一人。建立县、镇、村三级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培训、创业实名电子台帐,各镇村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劳务创业脱贫帮扶措施,实行“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四定帮扶,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2017年为全县21个镇、60个贫困村配备专职就业信息员88名,负责镇村就业扶贫信息的更新管理、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创业手续代办等工作,定期更新贫困劳动力数据,实行动态管理。
抓政策支持。研究制定出台了《旬阳县贫困户劳务和就业脱贫实施方案》、《旬阳县2017年就业脱贫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实际通过开发岗位、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创业帮扶等举措,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尤其是加大了对社区工厂、合作社、园区等吸纳贫困劳动力的扶持力度。同时,打好劳动创业脱贫政策宣传组合拳,通过户外LED屏、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宣传媒介和平台,组织宣传队伍进镇、进村(社区)、深入农户、深入园区企业,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大力营造全民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深入镇村、园区、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3万份,现场提供政策咨询1.2万余人次。
抓技能“扶智”。整合优化扶贫、农业等培训资源,突出校企合作、产业培训、实用技能培训三大重点。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依托用工企业、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与陕西郑远元集团、旬阳县职中合作,开展手足修复师技能培训4期299人,签订就业协议196人;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236人,签订就业协议142人,贫困劳动力月薪达3500元以上。对有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以提升种植、养殖能力为主,依托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把技能培训搬到村组院落、田间地头、园区工厂。围绕油用牡丹、拐枣种植、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先后开展种养项目免费技能培训2期240人,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226人。对有从事经营活动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以培育创业能力为主,依托专业培训机构,先后举办农村电商、中式烹饪等创业培训2期255人,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139人,实现创业86人。
抓“造血”工程。通过搭建“四大平台”,引领贫困劳动力取得稳定的收入。搭建对外输出就业平台,与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建立劳务输出协作机制,建立对外输出基地5个,打通贫困劳动力定向输出、定岗接收、定期跟踪的对外输出渠道。截止4月底,已有5020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搭建就地转移就业平台,鼓励县内龙头企业、高新区、农业园区就近就地吸纳一批贫困劳动力,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小额贴息贷款、租赁、水电费补贴等扶持。搭建政府购买服务平台,大力开发公路养护、农村环卫、园林绿化、保安等等公益性岗位,为60个贫困村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180个,用于安置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安置贫困大学生98人,组织大学生见习49人。搭建创业孵化就业平台。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鼓励返乡农民工、致富能人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加大创业孵化园区、创业示范社区、创业一条街建设力度,对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建立社区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的给予培训补贴、小额贴息扶持。全县建成创业孵化园区3个,创业示范社区5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6000余人;扶持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1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万元。
抓机制保障。将劳务创业脱贫工作列入对镇、部门脱贫攻坚考核的重要指标,成立全县劳务创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部门责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人社部门牵头负责,扶贫、财政、农业等部门共同配合,协作推进劳务创业扶贫工作。人社部门配足配强劳务创业脱贫工作人员,组建了综合督导、信息宣传、驻村帮扶、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5个工作组,夯实了工作责任。建立劳务创业脱贫督查考核机制,推行“三单”(任务单、成效单、整改单)工作制,实行月督查、月通报、月排名工作制度,对工作不力、任务完成较差的,实行考核扣分和一票否决,对责任人进行问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包力 供稿)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四十期)[ 05-25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一百四十二期)[ 0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