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网站专题> 正文详情

“数”说旬阳这五年:移民搬迁17418户57302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16-11-30 22:0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自2011年陕南移民搬迁政策实施以来,旬阳县委、县政府牢牢抓住政策机遇,把该项工作摆在全县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坚持统筹谋划、梯次推进、重点突破,全面落实以精准摸底、精细管理、精确施策为主的“三精”工作措施,探索出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有证安置”的工作模式。五年来,全县累计完成搬迁17418户57302人,新建住房面积162.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266881万元,基本解决了辖区内受地质、洪涝灾害威胁、交通不便群众安全住房的问题,同时在工作中坚持把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融合”, 县域城镇化率由2011年初的33.6%提升到2015年的43.24%,单项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先进,为全县 “十二五”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落实“三精”管理,不断提升搬迁工作水平

精准摸底,统筹规划。搬迁工作实施初期,政府通过开展以“查村庄底子,确定永久居住点;查群众搬迁意愿,确定搬迁计划;查资源产业,确定创业就业方向”为主要内容的“三查三定”工作,摸清初步对象,在此基础上坚持优先搬迁地灾影响户、洪灾威胁户和特困户的“三优先”原则,精准确定搬迁对象。在精准摸底的前提下,在全县确定了建设旬北片区、江南片区、吕河片区3个移民新区和10个重点万人集镇、100个千人农村社区的“三区十镇百社区”总体目标,据此科学谋划、精准布局和实施搬迁安置工程项目。

精细管理,破解难题。针对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回避、不推脱,积极通过精细管理逐个破解。采用在中心村、产业强村布点建设特色社区的办法实现了有土安置,解决了搬迁群众增收问题;制定出台分散安置专项管理办法解决了分散安置对象确定难、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通过同步推进旧宅基地腾退工作,全面落实“一户一宅”规定,最大程度实现土地占补平衡;通过制定出台《县城规划区避灾扶贫搬迁项目管理办法》,不断规范移民搬迁项目管理,为顺利实施移民搬迁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精确施策,实现安居乐业。将搬迁群众的安居乐业作为移民搬迁工作的重要内容,制定了《旬阳县避灾扶贫搬迁“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致富实施方案》,通过把移民搬迁安置区与工业园、生态农业园、旅游观光园同步建设,在安置项目同步规划预留经营性用房、用地,同时印发了《旬阳县避灾扶贫搬迁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细化资金扶持办法,让搬迁群众就近创业就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搬迁后的安居乐业。

探索适用模式,持续推动搬迁工作有效开展

政府主导,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政府通过落实统筹谋划、划分职责、限定房价、分类施策等措施,既避免对移民搬迁工作“大抱大揽”,又对关键环节进行把关,最大限度让利于民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群众主体­­,充分尊重搬迁户意愿。在实施过程各个环节与群众深入交流互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的各方面意愿,实现群众意愿与政府规划的有机结合,确保了群众在移民搬迁中的主体地位。

市场运作,激活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搬迁。“尊重市场规律、把政府管不了和管不好的事交给市场”,这种模式的可靠性在旬阳县移民搬迁工作中再次得到验证,政府仅在明确标准、监督规范、服务引导上下功夫,具体引资、建设等事项交给市场;印发《旬阳县避灾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管理实施细则》,将后期管理交给社会,这样做在降低政府投资风险的同时有力激活了社会力量参与推进移民搬迁工作,实现了防止政府负债、规范行业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多赢”成效。

有证安置,增加群众资产收入。为实现搬迁户真正安居和房屋等资产保值增值,旬阳县在完成移民搬迁的同时,积极探索“有证安置”,及时为搬迁户办理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屋产权证”,让搬迁户吃上“定心丸”,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