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旅游信息> 景点风光> 正文详情

独孤印•独孤信及其他

作者:梁 玲 发布时间:2011-05-03 15:3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退休赋闲的日子,鲁老——鲁继亨常常不由自主回到旬阳县博物馆,转转,看看。今天,他又回到博物馆,驻留在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仿制品)展柜前,凝目注视那枚多面体印章,心情一如二十九年前那个冬天般的激动。
  二十九年前,即1981年11月9日,一个中学生模样的男孩找到鲁老,拿出一件物件,问是不是文物,有无价值。鲁老接过来仔细察看,初步断定它应是一枚古代官员用的印章。用卷尺测量,印面边长均为2厘米(有的因棱角磨损,只有1.8或1.9厘米)。通体高4.5厘米、宽4.35厘米。重75.7克。因年久侵蚀,印体表层已有多道横向裂纹。印面局部剥落,棱角略有残损,但基本保存完好。

  
  印章质地为煤精石,纵横各呈八棱多面体,共有二十六个印面,其中正方形印面十八个,三角形印面八个。在十八个正方形印面中,有十四个印面镌刻印文。分别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启事”、“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国之印”、“独孤信白书”、“信白牋”、“信启事”及“耶敕”、“令”、“密”。印文为阴文楷书,书法雅键劲拔,含有浓厚的魏碑意味。
  捧着这枚多面体印章,直觉告诉鲁老,它一定有重要价值。仔细询问,了解到印章是这个叫宋青的中学生在县城东坛废墟玩儿时拾到的。鲁老知道东坛废墟靠近被大水冲毁的明代察院行署、布政分司行署、按察分司行署、汉中府行署及旬阳县署遗址,不远处还有被损毁的明代墓室。那么此印应是明代某人因一个偶然的原因,将其遗落并沉埋在旬阳的。鲁老告诉那个叫宋青的中学生,这可能是一枚特殊的印章,它是谁的、有什么重要价值,有待专家考证,希望他能将它交到博物馆。鲁老的分析、推测让宋青很激动,他没有一丝犹豫地把印章交到鲁老手上。按照当时文物征集规定,奖励他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
1984年,旬阳县博物馆成立。刚成立的博物馆,条件极为简陋,没有专门的藏品库房,文物展览与藏品保管共处一室。也是这一年,西安文史研究馆的王翰章老师等省里一行专家来到博物馆,参观了馆里的陈列及保管室。在展柜后的藏品保管处,王翰章老师看见多面体印章,忘形惊呼:啊!这是独孤信印章!
经过专家考证、鉴定,宋青交来的多面体印章即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组印为一级文物,被誉为稀世国宝!一时间独孤印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主人成为众多媒体、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独孤印的材料与形状特别,集多面印文于一体的印章在中国玺印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独孤信早在公元六世纪已开始使用楷书印,而中国历史上大面积尝试使用楷书印开始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元代!然而,印的主人更为特别,他就是鲜卑族大贵族、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独孤信,其声名远播大河上下,长城内外。
    北魏初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硅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为独孤氏。独孤信即出身于这样显贵家族。父亲独孤库是部落酋长,母亲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血统高贵的独孤信,原名独孤如愿,生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公元503年),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人,祖籍云中县(今山西原平县西南)。少年独孤如愿风度翩翩,风流倜傥,因从小生活在辽阔的北方草原上,受当地尚武之风影响,骑马射箭,无所不精,二十岁出头,就因与贺拔度同斩卫可孤而“由是知名”!“美仪容,善骑射”、“好自修饰服章”的独孤如愿被军中称为“独孤郎”。此后随军征战,先后出任过荆州新野镇将和防城大都督,后因“频典二部,皆有声绩”,升任武卫大将军。北魏末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孝武帝西逃长安投奔宇文泰,一时军心大散,逃亡者过半。独孤如愿舍家追随孝武帝,此举深为孝武帝赏识、器重。大统六年(公元540年)侯景进犯荆州,丞相宇文泰令已是车骑大将军的独孤如愿与李弼出武关防守。侯景兵退之后,以独孤如愿为大使,抚慰三荆,随之,任为陇右十州大都督(约辖今宁夏六盘山以西、甘肃黄河以东一带)、秦州刺史(今甘肃天水市)。陇右是西魏的后方,各民族杂居,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是一块是非之地。早先时候,“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怨讼,历年不能断决。”等到独孤如愿治理秦州后,“事无壅滞”,他又“示以礼教,劝以耕桑”以致“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大冢宰宇文泰“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周书•独孤信传》)从此,独孤如愿改名为独孤信。
    当年风度翩翩的“独孤郎”还只是锋芒初露,久经沙场的独孤大将军,已是一代名将。他才华横溢,文韬武略,风度弘雅,兼通文武之道,治理一方,也是深得人心。官至大司马,身为柱国大将军的独孤信权倾朝野!公元556年,大冢宰宇文泰去世,第二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魏帝自立,国号周,是为北周(独孤信的大女婿宇文毓在独孤信死去的当年即位,是为周明帝,第二年正月,大女儿即被立为皇后)。北周建立后,独孤信“迁太保、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周书•孝闵帝纪》)身为威势显赫的“八柱国”之一,本来是恩宠无以复加了,但因太傅赵贵等人与之谋诛晋国公宇文护,于公元557年二月被免去官职,三月间,就“逼令自尽于家”(《周书•独孤信传》),在55岁上死去。一生戎马倥偬,为西魏国立下卓越功勋,为宇文家族的北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丰功伟绩,却落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剧结局!历史有其惊人的相似之处!独孤信也未能摆脱历代开国元勋宿命的结局!独孤信叱咤风云的悲剧人生令今人唏嘘不已,然而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却是因了三个不同寻常的女儿为中原统治者的纯汉族血统输入游牧民族的新鲜血液,从而使古代中国在唐时走向鼎盛之世。
    独孤信有几个不同寻常的女儿。因为美男子父亲的基因遗传,独孤信的女儿们绝色美丽,绝世聪慧,且气度不凡,因此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三桩不同寻常的婚姻关系。长女是北周明帝的孝敬皇后,第七个女儿嫁给隋文帝杨坚,成了以节俭闻名的独孤皇后,第四个女儿嫁李昞,而李昞因儿子做了唐朝的开国皇帝被封为太上皇。不寻常的婚姻关系,成就了独孤信“天下第一岳父”的美誉。纵观古代中国,还有谁能像独孤信那样,三个女婿分别是三个朝代的皇帝或太上皇,而他自己又是一身维系西魏、北周、隋、唐四朝呢?
    独孤信是鲜卑族,他的外孙们自然具有胡人血统,是不折不扣的混血儿。隋炀帝有一半的鲜卑血统,他的表兄弟李渊同样如此,有违特别的是李渊的皇后又是鲜卑族人,他们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身上该有多少胡人血统?答案四分之三。隋唐统治者中有这么多的胡人血统,不难推想,他们在对待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方面,就不会有一种排斥和敌对心理,反而有一种先天的亲和力。因而,中国历史上鼎盛之世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即具有开明、开放和兼容并蓄性。然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游牧民族和中原民族的相融相溶。古代中国史证明:游牧性格大大强于农耕性格,强悍性格是一个民族自立于民族之林的决定性因素。鲜卑民族骁勇、凶猛、强悍的性格同中原农耕民族的儒家精华混血生成的勇猛进取、开明开放、坚韧独立的崭新的民族精神,成就了古代中国在唐时走向鼎盛之世,达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顶点!
    再次将目光定格于1500年前这枚小小的煤精印,透过其特殊主人和特殊的婚姻关系,折射出的古代中国即将走上其颠峰时期的伟大变革像一幅画穿越历史时空在鲁老面前铺展开,他的心情依然激动如二十九年前的那个冬天。他知道,这种激动心情将伴随他有生之年每一次凝神注目独孤印之时,并如决堤洪水般的蔓延开去。
 

【责任编辑:徐斯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