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正文详情

发挥旅游资源环境优势 打造太极城生态旅游品牌

作者:师谦友 关征兵 何家立 高晓燕 发布时间:2006-11-17 16:37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集中反映了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文明程度。据资料介绍,旅游业每收入1元,就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8元,旅游业每增加一个就业人员,就能间接为相关产业创造5个就业机会。
  旅游业又称生态型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号称无烟的工厂。可持续发展是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旅游方式。从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来看,旅游业已经历了游览历史人文景观和名山秀川的自然景观时代,久居大都市的居民逐渐转向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之所以被视为传统旅游的替代品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主要是因为它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旬阳县的旅游资源中蕴含着真正意义上的、原汁原味的生态旅游资源,定会受到旅游者的青睐。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全局观、生态观和发展观。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求保护,寓保护于开发之中,保护与开发并重。旅游产品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旅游产品的设计既要遵循资源特点,又要满足客源市场的消费需求,同时还必须考虑到旅游地生态环境的实际。
  旬阳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经济基础较好,同时,又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已确定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上当地广大民众的积极投入与支持,为旅游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遇。然而,如何站在生态立县的高度上,科学、有序地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正确审视我县的旅游资源环境
  1.理性认识我县的经济产业结构
  “十五”以来,我县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基本改变了过去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近三年来,县委、县政府下决心狠抓了二、三产业,使产业结构更合理,实现了国民经济质的飞跃。据统计资料,2003年全县经济增长速度为10.2%,实现GDP 16.1亿元,人均GDP 3571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5.5:42.2:32.3。2004年实现GDP 18.02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1.4:35:43.6。2005年实现GDP22.45亿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1.43:35.01:43.56。从近三年国民经济发展与构成的数据来看,实现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稳农、壮工、狠抓三产上做了战略调整。
  从我县的经济发展态势与发展潜力分析来看,目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五大支柱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烟草种植、加工业因受土地资源、自然环境、国际国内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及国家产业政策影响与制约,已很难有更大的突破;矿产业带来的经济总量增加在近年来较为明显,但由于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的逐年开采,储量会逐渐减少,加上采选和深加工生产成本的逐渐增加及国家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使得发展矿产业亦不可能是和谐经济下的龙头产业;农业资源开发同样受土地资源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与制约,基本上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然而,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蕴藏的开发潜能巨大。尤其是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商业、交通运输等经过近年来的市场培育,已凸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可以预见未来在旬阳发展重工业和高耗能工业项目已不现实。因此,在继烟、桑、畜、矿、水能产业开发之后,如何继续保持旬阳的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就值得我们未雨绸缪,早做打算。这便不由得使我们想到了生态旅游,其宗旨是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取得环境保护和经济收益的“双赢”。
  2. 全面审视我县的旅游资源环境
  我县目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山川秀美工程的实施,近年来县政府已开始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旅游业,为旅游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大环境。广大干群投身旅游业的信心倍增,干劲十足,发展旅游业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我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多样,地域组合良好,且特色明显。旬阳秦设旬关,西汉置县,有着丰厚的汉水文化底蕴,素有“秦头楚尾”和“北国江南”之誉。境内江、河、湖、潭、池纵横交错,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引人入胜、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遍布全县。丰富的水体、神奇的地貌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组合体系奠定了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坚实资源基础。河流水体与地貌配置独特的旬阳县城被旅游专家们誉为“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天然太极城”是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旅游资源”。同时,东有集峰、崖、岭、嶂、溪、瀑、坑、亚高山草甸、田园风光、深切峡谷、奇妙溶洞景观于一身的巍巍羊山及颇具丰富文化内涵的禹穴遗踪、蜀河古镇、双河八卦山、清代古民居群、红军老祖墓等人文旅游资源;南有典型喀斯特岩溶地貌景观——歪头山溶洞群、洞内钟乳奇观神秘莫测,令人叹为观止; “脚踏三县(旬阳、平利、竹溪县),眼观三省(陕西、湖北—重庆)”之称的西岱顶,自古就兼有中华名山之风范,山上原始森林茂盛,古木参天蔽日,云蒸霞蔚,庙宇、古碑众多,古栈道残迹依稀可见,极具旅游开发潜能;北有汉水最大支流旬河水域风光,有奇山异水胜地——公馆自然风景区,这里奇山异峰林立、怪石嶙峋,河水清澈,溪水潺潺,瀑布如织,风景如画,人文传说,如歌如诉。今后随着汉江蜀河水电站、汉江旬阳水电站、旬河梯级电站的逐步开发建成,旬阳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百里水乡”,以“水”为文章的旅游开发独具魅力。
  区位优势明显。旬阳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境内交通发达。营运中的襄渝铁路、西康铁路在我县境内有14个站点,其中旬阳北站和旬阳南站是两个大的枢纽站。且两条铁路的复线工程建设也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公路方面,316国道、102省道公路构成境内东西与南北两条大通道,即将建成的西康高速公路也将从县境通过;有“黄金水道”之称的汉江航运随着两座电站的逐步建成将会显现出新的繁荣景象。同时,旬阳县北接西安古都文化旅游区,南到长江三峡、张家界各风景名胜区;东有道教圣地武当山及湖北神龙架自然保护区;西邻安康瀛湖、香溪洞和南宫山景区,是西康线进入安康的前站,旅游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神奇的山水风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纯朴的风土人情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为旬阳开发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科学审视我县的旅游业发展潜能
  一个产业的提出、发展和壮大,必须在经过缜密思考、系统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并遵照循序渐进的事物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实施工作。要发展我县的旅游业,必须要解决好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即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观。人们的思想通了、观念变了,行为有了,实施起来也就顺畅得多了。通过上述分析,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县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还不够和谐,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尚不够明晰,尤其在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上缺乏长远的打算和科学系统的规划,更谈不上具体的实施措施。因此,认真思考未来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从远来看,我县最具发展潜力的还是旅游业尤其是生态旅游。客观地讲,我县的旅游资源及其景区景点呈现分散态势,缺乏名山大川之美的品牌旅游产品。但如果从我县的旅游资源的聚集度、差异性和特色品味上来讲,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与建设,生态旅游业还是可以做大做强的。我县的天然太极城就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品牌,汉江、旬河两流域梯级电站的建成后的人工湖泊也会形成魅力无穷的湖光山色美景,以羊山、西岱顶等为代表的自然山水旅游开发可成为太极城旅旅游开发的重要补充。而旬阳文庙、民俗博物馆、蜀河古镇等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为旬阳的生态旅游业发展锦上添花。在整合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做好目标市场规划和营销宣传工作是当务之急。近期目标市场定位以应旬阳本地休闲游、安康境内游客自助游,西安、关中、汉中等地区游客度假游为主;中期目标市场定位在吸纳组织湖北、四川、河南等周边省际游客来旬游;远期将目标市场扩大到国内游客来旬旅游上。根据上述规划设想,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的宣传营销方略,以独具特色、差异性明显、功能配套齐全的旅游产品来吸引游客至关重要。如此,发展我县的生态旅游业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也是拉动其他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总量的有效途径。
  二、牢固树立太极城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发展旅游业,必须找准切入点,树立自己独特的品牌产品形象。旬阳的旅游品牌形象无疑就是太极城。用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院专家的话来说,旬阳享有“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的天然太极城”。回过头来讲,旬阳正是因为有旬河、汉江二水合力塑造形成“S”形旬河曲水将县城天然分成阴阳鱼两岛而构成了形态逼真的“天然太极”图案而被人们关注。加上县城周围的旬阳文庙、西城门、洞儿碥道观、灵崖寺、孟达墓、文峰塔等人文景观和旬河漂流、达名湖游乐,及未来旬河、汉江两大流域梯级电站建成构筑出的水体景观将是旬阳旅游最大的“卖点”。此外,旬阳县属亚热带季风区,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境内山川纵横,江、河、湖水密布,生态植被状况良好,物产丰富。这些都将成为促进旅游业开发的良好基础条件。如果将旬阳太极城旅游开发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将整个旬阳的旅游开发品牌定位在“生态太极城” 上,就必须在城市建设上将具有天然太极城地貌景观的县城核心区向外拓展,沿旬河、汉江流域做文章,最终形成一个“拳头”旅游产品,那就是“旬阳生态太极城”。与此同时,通过系统的宣传推介,叫响叫亮“太极城”品牌,使人们一听到旬阳就知道太极城,一听到太极城就知晓在旬阳的效果。
  打造“生态太极城”旅游品牌的思路,重中之重的是树立太极城精品旅游形象。为此,首先必须挖掘整理旬阳本地有关太极的传说、故事,使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与当地文化相互交融。然后,把太极城生态旅游定位在感受神秘的“太极文化”与领略深邃的秦楚、巴蜀、岭南、吴越等多元文化交融与灿烂文明的汉水流域文化上。积极传承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民歌、民舞、民曲,并开展太极文化研讨、举办太极城旅游节庆活动、设计太极城特色旅游标示、建太极城特色城街、创作太极城城歌、推广打太极拳、练太极剑、舞太极扇、品尝太极宴等活动。其次,实施博物馆与文庙馆庙分离工程,恢复建设太极城道观,整修灵岩寺寺庙,开办道教活动场所,维修孟达墓、文星塔,开办旬阳民俗博物馆、汉江奇石馆、民间工艺展馆等,进而延伸到包装建设蜀河古镇和红军纪念馆园区上,打造厚重的旅游文化品牌。最后,全力规划建设“形神兼备的太极城”。特别是要重视将旅游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加速城市化建设进程。在实施建设时严格按照规划给山造势、给水补型,使天然太极城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给游客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同时在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太极城上下大功夫。具体措施有: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和城市垃圾处理站;按照城市规划,对太极城周围的山体、道路两旁、公共活动场所、城市住户的阳台及屋顶进行立体绿化,努力实践生态城市发展目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老城(阴鱼岛)的建设要遵循修旧如旧,尽量复古的原则;新城区要尽量新潮、气派、大雅,使新、老城区形成鲜明的视角反差,并在城市建设功能配套上着力实施好城市点亮工程,再现“满城灯火列星案,一曲旬水绕太极”胜景,使生态立县、建设绿色旬阳的发展战略得以实现。
  打造太极城生态旅游品牌,要以构建和谐社会经济为发展目的,大力挖掘太极城文化的深刻内涵,坚持科学规划、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努力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思想理念,凝聚旬阳全县人民的力量,把太极城建成一个天蓝、水秀、城靓、特色鲜明的旅游胜地。
  三、以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生态太极城
  建设生态太极城,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有正确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务实的作风循序渐进的进行建设。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育出来的,也不可能单靠旅游主管部门一家就能做好做大,具体项目建设涉及到计划、财政、交通、城建、林业、农业等各个职能部门,也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社会层面,在做大做强旬阳生态旅游这块蛋糕时,需要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来抓落实。首先,要打好文化这张牌。要挖掘、梳理、传承旬阳优秀本土文化,让文化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服务,广泛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做好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其次,在项目包装与建设上要充分围绕旅游业发展做文章。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林业发展、工业生产、农业产业链的建设等都要围绕旅游业的发展来配套。在重点建设几大景区的同时,着力抓好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及工业旅游项目的策划与建设。要学习借鉴河南栾川、嵩县及四川碧峰峡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抓机遇,用政策,促结合,形成“舆论围绕旅游做宣传,项目围绕旅游求突破,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上水平,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城建围绕旅游出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全县围绕旅游做文章”的强大合力,精心策划、包装、建设出一批独具特色、富有文化内涵、符合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的旅游产品,使太极城生态旅游品牌饮誉全国,走向世界。最后,采取多渠道筹措项目开发建设资金。一方面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旅游专项扶持资金,各相关行业也要向上争取资金,集中捆绑投入到重点景区的开发建设中;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多样的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各方资金,鼓励私有企业、工商个体户、股份制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自然法人投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同时,要制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优惠政策,积极向外推介旬阳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吸纳县境外的投资者来旬投资开发旅游业。

(本文得到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环境学院师谦友、宋保平二位教授指导并提出宝贵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参考资料:
  1、安康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2、安康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3、旬阳县统计年鉴;
4、旬阳县志;
5、太极城文化研究(太白文艺出版社);
6、工程经济(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关征兵,旬阳文化旅游局干部,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先后在旬阳县计划局、文化旅游局工作,曾在《西北航空》、《西北民俗》、《太极城》等多家媒体上发表过理论和宣传文章。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