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木乡位于旬阳县城西北角,与汉滨区东镇乡和本县麻坪、赵湾、小河、仁河口等乡镇接壤,总面积1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000余亩。辖13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共3584 户13500人。主导产业以蚕桑、烤烟、苎麻为主。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不懈努力,桐木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效益逐年提升,逐步进入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紧紧抢抓蚕茧价格上涨、县上扶持力度加大等机遇,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全乡发种4752张,收购蚕茧115370公斤。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蚕桑生产十强乡镇。发种量、产茧量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县第一。
一、全乡蚕桑产业的现状
全乡共有养蚕户2680户,占农业人口3427户的78%,有桑园面积7920亩,其中以地坎桑为主的零星桑园面积4200亩,密植桑园面积3720亩。全乡全年发种量5000张,以春秋两季为主,户均养蚕1.46张,有年发种500张以上大村6个,200张以上大组10个,有年养蚕5张以上的蚕农128户、年养蚕3张以上的蚕农1236户。乡上组建了6人的蚕桑专业服务队,有蚕桑专业合作社员249个。平均张产61斤,产蚕30万斤,按今年春季平均茧价11。5元计算,产值达345万元,人均收入255元。蚕桑产业为老百姓架起了致富的桥梁。
二、目前蚕桑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桐木蚕桑产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老劣桑园比重大。4200亩零星地坎桑中有低产老劣桑1720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严重影响发种量。二是桑园管理粗放。除零星桑园靠种农种物的肥料养分外,3720亩密植桑园几乎全部是2001年以后的退耕还林地块,管理严重不到位,水肥跟不上,致使1200亩密植桑园长势不良,效益较差。三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专用蚕室数量不足,且人蚕共室矛盾突出。目前专用蚕室248间,按1间标准蚕室两季6张计算,只能养1500张,还有3500张靠兼用蚕室。四是蚕具不匹配。目前仅有省力化蚕具200套,方格簇12.8万片,塑料折簇8000片,按每张蚕200片方格簇、180片塑料折簇计算,两季只能解决1400张蚕上簇。其余靠传统的麦草蜈蚣簇,影响上茧率和蚕茧质量。全乡仅有小蚕温育箱80个。五是蚕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意识不强,运行殛待进一步规范。
三、今后工作的设想
蚕桑产业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的促农增收好项目。今后我们将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发展蚕桑产业的号召,牢固树立“热不赶、冷不砍,坚持不懈抓发展”的思想,夯实措施,狠抓落实,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大力推进蚕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一是要强化对蚕桑产业的认识。坚持换人不换思想,一任接着一任干,长年四季不间断,组建一支蚕桑产业建设专门队伍,由乡主要领导任组长,抽调懂技术、善管理、责任心强的干部,严格奖惩措施,掀起蚕桑产业建设高潮。二是狠抓桑园建设。进一步加大老劣桑改造力度,在不影响发种量的前提下,对现有1720亩老劣桑按每年600亩计划,分3年锯桩芽接改造到位。并在老劣桑中间新栽幼树,待幼树长成后,逐步淘汰老劣桑。三是在现有桑园面积基础上,认真搞好规划,避免烟桑冲突,选择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每年育苗50万株,栽密植桑1000亩,力争在“十一五”末建成拥有1000以上张示范村4个,500张以上专业组10个的万亩优质高效蚕桑基地。四是主攻桑园管理、蚕室蚕具配套、小蚕共育技术、社会化服务等薄弱环节。通过强化技术培训,优质服务,一心一意抓发展,使蚕室蚕具配套、省力化、方格簇、小蚕共育普及率达98%以上,不断提高桐木乡蚕桑产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程度。
- 上一篇:对加快推进我县特色民居建设的几点建议[ 07-12 ]
- 下一篇:私营企业员工为何流失率高[ 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