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交流> 正文详情

做好相持阶段林业工作的思考

作者:杨锋潘全耀 发布时间:2006-06-09 08:23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旬阳发展任务,为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依据旬阳林业发展实情,切实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管护强基础。我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374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4%,保护与管理任务十分沉重。要充分利用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作风顽强的护林队伍。强化林政资源的法制管理,坚决杜绝乱砍滥伐、乱捕滥猎行为,精心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使森林资源充分休息,恢复到能左右全县林业生态的基础水平。
二、突出“江河”筑“长廊”。就是要集中资金、人力建设汉江、旬河两岸绿色通道。一是以公路、铁路沿线、集镇周围显眼部位荒山为重点,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实施重点人工造林。二是分区域分段实施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旬河沿线以封为主,汉江沿线封、飞结合,完成封山育林5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三是大力开展人工点橡子造林,在江河沿线乡镇次生林内配套新点橡子15万亩。四是借助退耕还林项目,将5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还林兴产业。五是利用三年时间,完成316国道及镇旬路旬阳段的行道树绿化。
三、优化产业提效益。按照“十一五”林业规划和特色林业规划,结合退耕还林和小型薪炭林项目,着力抓好薪菌材、特色经济林、蚕桑、青竹等四大产业基地。薪菌材基地主要在汉江、旬河、坝河、蜀河沿线及其支流流域新点橡子30万亩。特色经济林,改造提效10万亩核桃、板栗基地,新建狮头柑5万亩、拐枣基地6万亩,加强老桐林改造,新建桐林10万亩。蚕桑产业,在稳定桑园面积10万亩的基础上,改造提效老桑园,到“十一五”末,全县养蚕达到10万张,产茧4000吨。青竹产业,在管好现有老竹园及近几年新栽幼竹园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建竹林10万亩。按照“扶壮一批,引进一批,发展一批”的思路,重点发展蚕桑、拐枣、油桐、金银花、青竹等龙头企业,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四、多方创新增活力。一是加快林业观念创新。把林业建设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虑,大胆吸收、引导和扶持社会各界人士、各行各业的管理、技术、人才和资金,投资、改造和优化传统林业,把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转移和拓展到森林景观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非木质资源上来,开辟林业产业建设新领域,寻求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和手段指导、管理林业,培育龙头企业和市场,发展“订单林业”和品牌林业。二是加快林业产权制度创新。以国家生态公益林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确权发证为起点,尽快明确林地、林木的使用权、所有权和经营权,把林业的产权关系、管理责任和经济利益等落到实处。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实现造林主体多元化、投资多元化和产权多元化。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合理流转,激发全社会投资办林业的原动力。三是加快林业管理机制创新。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进项目奖励制、项目竞争招标制、资金管理报账制、工程监理制、质量管理责任追究制等机制。四是加快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创新。在依法管好生态公益林的前提下,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分类管理,分项施策,形成规范、有序、合理的管理机制。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