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工作交流> 正文详情

仙河乡劳务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张成芳 发布时间:2006-05-31 14: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今年4月份,仙河乡组织人力前往西安、宝鸡和山西省的太原、晋城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对仙河乡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了调查了解。从调查情况来看,仙河乡劳务输出已由无序输出向有组织发展,并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已成为全乡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一、现状及特点
  (一)从劳务输出规模看,增速较快,基本实现了群体化输出。2001年输出劳动力近2000人,占全乡总劳动力的20%;到2005年底,输出劳动力近6000人,占全乡总劳动力的60%,与2001年相比增长64.3%,其中全乡举家外出的户近500户。
  (二)从劳务输出方式看,能人带动较明显。全乡年均带出劳动力在百人以上的劳务能人近20人,年均带出劳动力50人以上的劳务能人50多人。目前,全乡90%外出务工人员是被本乡劳务能人带出,其中“创业”、“宏茂”、“鼎立”三家劳务公司安置本乡劳动力近3000人。
  (三)从劳务品牌看,建筑劳务品牌较亮。目前,全乡90%的劳务人员从事建筑业,并有50%以上人员取得建筑技术职称,其中劳务能人注册成立的建筑劳务公司达10余家,部分劳务能人荣获“鲁班奖”、“三秦名人”和“西部开发新闻人物”、“西部名人”等荣誉。
  (四)从人员收入看,劳务输出已成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2005年外出务工人均收入12000元,全乡劳务收入达7000万元,占全乡总产值的80%以上。目前,全乡有30%的农户已建起了楼房,而资金来源有90%以上是劳务收入。近五年,全乡劳务能人累计捐款40余万元,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仙河乡的劳务产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错,但与先进地区比较尚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欠缺成为制约劳务产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由于县乡两级财政困难,在劳务产业建设投入资金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劳务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费税改革之后,乡级财政严重不足,资金难筹,劳务产业的政府服务工作难以有力开展。另一方面,劳务能人创业资金不足制约了他们的事业进一步壮大。二是输出地政府服务不够到位。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输出地政府服务工作局限于在“家”,服务触角延伸不够,对外出务工人员发生的工伤事故,劳务纠纷和计划生育,协调解决不够。三是资金、人才回归少,生产要素呈“外流”型。劳务人员通过外出打工积累资本、学有所成后,有的在异地经商,有的甚至举家外迁,回到故乡创业的少,输出地政府鼓励民工返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的任务繁重。
  三、几点建议
  针对仙河乡劳务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实现输出基地化、流转有序化、产业主导化,把劳务产业培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支柱。
  (一)夯实措施,把劳务产业做大。乡政府要将劳务产业建设纳入年度综合考核,进一步加大劳务产业建设考核比例,严格奖罚;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进一步把劳务输出叫响喊亮,使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要坚持政府引导与能人带动相结合,多方联系和收集、捕捉各种用工信息,建立能力、老板档案,为组织有序流动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要对农村青年特别是高、初中落榜生进行就业培训,为劳务输出储备充足的、高素质人员。
  (二)加大投入,把劳务产业做强。一方面,建议县政府要将乡镇劳保所的办公经费、村级信息员的工资等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抓劳务产业建设有经费,能办事。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劳务产业的信贷资金扶持,形成“信用社+劳务能人”模式,为劳务能人承揽工程、垫付带出劳动力的路费、预付农民工的工资和周转资金等提供小额信贷资金。
  (三)强化服务,把劳务产业做优。要坚持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有效形式,加快土地流转,在提高绿色产业集约化经营程度的同时,解决农民外出土地有人种和回乡有地种的后顾之忧;建议县主管部门牵头,在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建立驻外联合办事机构,由劳务仲裁、司法、金融、计生、有关乡镇组成,实现由单一的劳务输出向劳动就业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转变。
  (四)营造优良环境,吸引返乡创业。要注意因势利导,激发和调动他们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为他们创业创造好的环境,特别要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机遇,让打工者由大城市回来后直接落户到城镇、集镇,为他们“二次创业”打造平台。要制定鼓励劳务能人回乡创业的激励政策,优化各种服务,提高其为家乡做贡献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