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赵湾镇矢志不渝发展烟草产业的调查
2005年金秋时节,陕西省旬阳县赵湾镇烤烟产业再传喜讯:15560亩烤烟,收购总量达到320多万斤,实现产值超过1400万元,贡献税收280余万元,2100个烟农户户均收入6660元,单项收入过万元650户,仅此全镇16000农民人均增收近900元。千亩以上村9个,王庄村达2400亩。
分析赵湾镇近十年来烟草生产情况:年均种植12438亩、约占全县八分之一,年均收购量280万斤、约占全县七分之一,年均产值1138万元、约占全县七分之一,年均提供税收228万元、占全镇财税总收入70%以上,年烟草人均收入7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8.6%。烤烟--已经成为赵湾镇名副其实的“当家产业”。
旬阳县成为国际性优质烟叶基地示范县,就是因为有22个基地乡镇作支撑。2002年,赵湾镇种植烤烟12900亩、收购总量153万公斤、提供税收263万元,该镇以“种植面积、收购总量、提供税金”三项指标排居全省烟草乡镇“头把交椅”而被誉称为“陕西省烟草第一大镇”。凡是到旬阳开展与烟有关工作的人都会主动提出:到赵湾去看看,“赵湾”与“烤烟”已经密不可分。
烟草,给赵湾农民带来看得见的实惠
现年45岁的黄开芬,家住桦树梁村六组,他从1983年全县第一次试种烤烟开始,连续种烟23年。平均每年种植10亩以上,收入在18000元左右,多时收入3万元。烤烟使他全家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两个女儿上大学花费十几万元,拆除三间破房建起一座三间两层楼房,家里还有存款,自己也因此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在赵湾镇,像黄开芬这样的烟草大户有350户。
冒顶村三组农民张兴顺全家5口人,年均种植烤烟 6到8亩,收入在万元左右,大女儿张家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赵湾高中教书,小儿子参军三年后又考入西藏大学,自己家庭中换了电视机、买了VCD、用起了手机。在赵湾常年种植烤烟的2100农户中,像张兴顺这样的烟草中等户不下1550户。
桦树梁村是一个仅有220户781人的小村 ,连年种植烤烟稳定在1000亩以上,产值超过120万元,农民仅此一项收入1500多元,提供财税收入24万元。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修通村组公路17公里,完成农电改造8杆公里,引水3千米,修水窖150口,建设村级校舍290平方米,电视覆盖率达到98%,成为“省级小康示范村”。
逐渐鼓起腰包的农民对改变生产生活现状的欲望也更加强烈。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镇4400农户中,除2000多常年务工农民用手机外,还有1520部手机和750门固定电话。有60%的农民建起了新房,人均住房23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实现了90%以上村通路、通电、通电视、通水。并建成省级小康村2个、市级小康示范村10个。全镇农民人均存款超过1500元。
烟草产业不仅使赵湾的农民富裕起来,而且也让财税收入也大幅度增长,十年间烟草提供财税收入达到2280万元。在乡镇普遍存在拖欠干部工资的情况下,赵湾镇不仅没有拖欠干部一分钱工资,还投入教育设施建设200万元,卫生医疗20万元,投资370万元改变集镇面貌、完善集镇功能,使集镇人口由不足千人发展到5400人。赵湾集镇还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集镇”。
矢志不渝,使赵湾烟草23年“大旗不倒”
赵湾镇地处秦岭以南、巴山以北,距离旬阳县城以北45公里,旬河由北向南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5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50米。所辖14个村,1个社区,农业人口16000人,现有耕地3.8万亩,人均耕地2.35亩。境内无矿无厂,属于一个典型的农业镇。除整个气候适合种烟外,其土地条件一般,自然条件很差。
赵湾镇发展烟草也并非一帆风顺,赵国元可谓是赵湾镇发展烟草产业的见证人,他从23年前“第一个种烟人”到现在任镇党委副书记,矢志不渝种烟23年。从生产队8亩收入900多元,到亩产250元,再到亩产2000元。其种烟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一言难尽,经历了观念的转变、技术的更新、收入的增长,一句话“比种粮食划算。”
“只要农民能增收,就应该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赵湾镇历届党委、政府所坚信的一点,也是解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相对落后生产力之间矛盾的有效选择。高山种烟、中山养蚕、低山兴畜,放弃烤烟就相当于断送了近一半农民致富的道路。政府从计划经济时的行政命令,到市场经济时的服务引导,尽管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发展烤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信心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
抓住近几年烟叶市场看好的机遇,镇上每年春季发出《致烟农一封公开信》将最新市场行情、等级价格、扶持政策提前告知烟农户。强村大户示范带动,起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对大村、大组、大户数千、数万元的重奖,让农民看得眼红。烟草部门平均每亩140元的扶持和百余技术员上门热情、免费的技术服务感激了烟农。镇上80%的领导、干部围绕此项产业而为烟农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培育了1000多户“铁杆儿”烟农,不论欠收丰年始终坚持种烟。
收购环节是关键,政府是杆“量心秤”。烟草公司是企业,理应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广大烟农是弱势群体,需要得到政府的保护,为了保证烟农和公司的利益均不受损害,赵湾镇历届党政领导和一般干部在收购环节中始终做到“廉洁自律、洁身自好,坚持公平、公正收购”。身正才能说硬话,镇干部时常为协调烟叶等级与收购员发生争执,收购员知道他们在为农民说话;镇干部批评了烟农,烟农自知等级不够。
“经济烟”成了“政治烟”。赵湾烟草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县乡党政干部和烟草部门技术人员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见到了丰厚收入的烟农更是把烤烟当做“命根子”。烟农说,哪一届党委政府丢了烟,就向赵湾的“赵”字:搞的不行就是“X”,就得“走”。 镇党委书记曾炜历经了赵湾烟草发展最迅猛的十年,他深有感触地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我们基层党委政府首要的政治任务,说种烟是“政治”也不无道理。
- 上一篇:党员干警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受称赞[ 09-26 ]
- 下一篇:甘溪镇建立扶贫帮困的“四个一”机制[ 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