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关口镇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在泥土中深耕 在难题中破局

作者:张镇 发布时间:2025-05-27 08:1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初夏的晨光穿透薄雾,洒在江北村层叠的烟地上。5月的一场喜雨后,一支由关口镇党委书记带队、9村1社区第一书记组成的“乡村振兴服务团”,以“田间实践立信、治理经验赋能、产业协同攻坚”为主线,展开了一场“立体化帮扶行动”。这场带着泥土气息的实践,不仅解了群众“眼前急”,更谋出了发展“长远计”。

躬身田间解民忧助农栽烟暖民心

晨露未晞的烟地里,十余道红色身影在垄间起伏。第一书记的红马甲肩头已晒出泛白的汗碱,裤脚沾满湿润的黄土,正与村民合力掀起地膜、培土压实,整套动作干脆利落。没有号令,但每条地膜覆盖的宽度分毫不差;无需催促,卡尺丈量墒情的精准已成习惯——这是抢抓5月每场降雨良机、与旱情赛跑的攻坚战中淬炼出的纪律。

远处,新铺设的滴灌带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是9个村跨区驰援的“输血管道”。村民周治勇抹了把汗笑道:“这些干部比咱还清楚哪片地墒情差三厘,巡田时连田埂下的裂缝都用脚丈量过。”泥土飞溅间,墒情监测报告与新苗形成强烈对比——那些磨破的胶鞋、皴裂的手掌,为“金叶子”劈开了一条生路。

这片120亩烟田背后,藏着一场惊心动魄的“保苗战役”。今年关口镇遭遇了最大的旱情,江北村200余亩烟苗面临枯死风险。“4月23日监测到土壤含水量跌破12%警戒线。”第一书记尤长军翻开工作日志,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应急措施:组织送水车队昼夜调运、组织党员干部包户送水、推广“浅栽深埋”抗旱技术。当最后一株烟苗稳稳扎进湿润的土壤,镇党委书记摘下草帽擦拭汗水:“这场‘人工降雨’浇灌的不只是烟苗,更是党群连心的根系。”

观摩“老倌说事” 解码治理新路径

在江北村“老倌说事”工作室内,9位第一书记的目光被墙面上《岗位公示》吸引。村党支部书记指着岗位公示牌,向观摩团讲述治理密码:“我们抓住‘熟人社会’特质,把老党员的人情温度变成治理准度。”

在江北村便民服务中心,《民情实录》整齐陈列在玻璃展柜中。村党支部书记指尖划过手写台账上的墨迹:“首批5名老倌里,3人党龄超30年,这些年‘屋场夜话’‘田埂议事’开了43场,上门走访517户,硬是把26件民生难事办成了暖心实事。观摩团成员注意到,工作室的柜台上,17个贴着“已化解”标签的档案袋整齐排列,见证着土地纠纷、赡养矛盾等“硬骨头”的破解历程。

宋坪村第一书记望着墙上的“零信访”记录牌叹道:“把党徽别在心上,把民心放在案头——这才是最值得复制的治理经验。”

共话林麝产业链破题发展谋共赢

这场以林麝产业为棋盘的座谈会,正在用沾着泥土气的方言、带着老茧手温的数据和跨村联动的巧思,勾勒着乡村振兴的工笔画卷——从桑种植的株距争论,到联营养殖的收益分成比例;从“银发劳务队”的调度方案,到麝香深加工的品牌构想,桌角那摞被茶水浸湿的草稿纸上,正生长出一条从田间到市场的全产业链雏形。

讨论声渐起,张岭村第一书记提出意见:“我们村3户报名养殖的群众,听说要一对林麝幼崽需要好几万,迟迟不敢进行投入。能不能全镇协调组织,包车组织所有意向户集体观摩,让凤县养殖大户现场‘现身说法’?”座谈会热议中,组织养殖户赴外观摩的设想被提出。分管领导初步对接林麝养殖示范县,意向开放部分养殖场跟学;各村第一书记着手摸排意向农户、协调出行事宜;镇农业部门同步筹备基础保障。虽具体方案待进一步论证,但这场以眼见为实重振信心的行动,已燃起破局星火。

日影西斜至屋檐时,这场“解剖麻雀”式的组团行动交出了答卷:设立“老倌说事”镇级推广基金,首批遴选5个试点村;编制《林麝养殖风险防控手册》,明确21项技术规范和7类保险产品。

“今天解决的问题,明天可能成为别人的经验。”总结会上,关口镇镇长将沾着泥土的笔记本举过头顶:“这上面记着群众最真实的焦虑,也写满了党员干部该有的答案。我们要把‘问题清单’变成‘创新目录’,让‘组团服务’升级为‘制度供给’!这套‘土地破界、技术扎根、加工提档、销售拓链’的组合拳,预计年内带动超300户农民增收,2030前年育成亿元级特色产业链!”

引擎轰鸣声中,江北村的灯火如星子落满山坳。后视镜里渐远的,是迷彩服上的盐渍与《民情实录》的墨痕交织的图景——躬身田间的身影化作产业图谱上的坐标,激烈辩论凝成“生产—加工—销售”全链生态的动脉图,而那些签满承诺的协议,正将‘问题清单’铸成乡村振兴的里程碑。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