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坪镇蚕桑产业形势喜人。5月20日,记者走进麻坪镇蚕桑工作站的蚕房,看到成千上万“白胖”的“蚕宝宝”正在忙着啃食桑叶。这些以桑叶为食的小精灵,很快将吐丝结茧,产出高价值的蚕丝。
蚕房里,映入眼帘的是成排的蚕架,蚕农们在架子上铺满翠绿的桑叶,“蚕宝宝”发出沙沙的啃食声。“现在养蚕可以不再分季节,只要有桑叶,随时都能喂养,一年能养五到六个批次呢。”麻坪镇金穗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刘忠明介绍说。过去,养蚕仅限春、夏、秋三季,如今通过科学管理,刘忠明个人年养蚕量已达80至100张。在蚕的四眠阶段,仅20张蚕种每日就需15名工人照料,一季带动就业超200人,为当地村民增添了收入来源。
近期持续干旱,气温飙升至近40度,对于蚕房的温度控制来说是不小的考验,为给“蚕宝宝”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蚕房的选址要避开高温直射的房顶区域,选在阴凉通风处。同时,蚕农们要注意保持窗户敞开,确保空气流通,为“蚕宝宝”营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蚕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桑叶的稳定供应,记者跟随刘忠明走进桑园,刘忠明讲述了他种植桑园的经历。“2017年我创建了麻坪镇金穗农民合作社,起初桑园面积只有六七十亩,经过不断的努力,现在已发展到102亩,种植的有果桑、菜桑、茶桑和蛋白桑,是一个混合种植基地。”刘忠明介绍到。
刘忠明不仅带动本村,还辐射带动钱河梁村发展800余亩蛋白桑种植。桑叶不仅是“蚕宝宝”的专属“口粮”,还能开发成桑叶茶、桑叶凉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谈及未来规划,刘忠明充满信心:“现在我们新建的标准化养蚕厂房,引入了自动化养蚕设备,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能节省大量人力。未来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向现代化的产业转型。”
从翠绿的桑园到忙碌的蚕房,在这里感受到的是,蚕桑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良好态势,“桑蚕经济”正在这片土地上铺展出一条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丝路”。
- 上一篇:红军镇上马村:党建红点亮助残路[ 05-23 ]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