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桑麻绿,又是一年养蚕季。走进麻坪镇李家河村兴义蚕桑专业合作社的小蚕共育基地里,蚕农们小心翼翼地将一张张包裹着幼蚕的育种专用纸拆开放入蚕匾。此时的幼蚕如芝麻般大小,密密麻麻地匍匐在育种专用纸上,蚕农们正在匀蚕、消毒,给小蚕喂养碎桑叶。
刚孵化出来的幼蚕十分娇贵,对生长环境和食物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技术人员悉心照料,在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的同时,新鲜采摘回来的桑叶,也需要经过清洗消毒、晾干切碎,才能进行投喂。
“自5月2日开始,我们已经进入今年春季第一批养殖工作。截至目前,共收种蚕200余张,孵化率在98%以上,蚕农积极性非常高,今年沿麻坪河道桑叶长势还是很喜人,为今年的春蚕养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市场行情比较好,茧价也不错,坚定了我们养蚕的信心。”麻坪镇兴义蚕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兴义坚定地说。
麻坪镇钱河梁村蚕桑产业的发展和小蚕共养育基地的逐渐成熟,在促进蚕农增收的同时,也为周边养蚕的农户,提供了大量务工岗位,让他们既方便照顾家庭,也能务工增收。“小蚕共育这个技术是比较适合蚕农的,要是蚕农自己养的话,就会耗费很多时间精力,配套技术也跟不上,养蚕的经济效益就会打折扣。”麻坪镇钱河梁村刘忠明说道,他是养蚕近10余年的老蚕农,也是村上有名的养蚕大户,自从建立小蚕共育基地和蚕桑专业合作社以来,他个人承包近50亩桑园,年喂养50余张蚕种,还动员村上40余户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再就业。
“俗话说,养好小蚕一半收。小蚕共育给我们蚕农省时省力了不少,过去我养蚕忙不过来,一年只能喂养 4到5张蚕,加入村里的合作社以后,我一年能喂4批次养10余张蚕,蚕室蚕具也能多次利用,一张蚕最多能卖3000元,一年能挣4万多块钱,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还方便照顾老人孩子” 麻坪镇李家河村蚕农周云富笑着说。
近年来,麻坪镇新建及改造低劣老桑园3000余亩,在蚕桑大村李家河、钱河梁两个村建设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基地,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村50余户蚕农加入合作社享受共育技术的红利。合作社重点强化蚕农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全程参与养蚕技术指导和蚕茧收购,扩大蚕桑“短平快”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激发蚕农发展产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推动蚕桑产业成为农户能够长期增收致富的重点项目。“麻坪镇按照连点成片、连片成带的发展思路,大力打造麻坪河流域百里蚕桑发展产业带,通过开展蚕、桑、茧的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拓展产业链条,如今蚕桑产业已形成完善的产、供、销体系,成为麻坪镇种植养殖业中覆盖面最广、增收见效最快、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促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性产业。”麻坪镇负责人说道。
- 上一篇:蜀河镇: 全力抗旱情,送水解民忧[ 05-07 ]
- 下一篇:棕溪镇:多措并举抗旱情 守护烟农“金叶子”[ 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