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旬阳市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请予审议。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和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下,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狠抓预算执行管理,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效,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一)2024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财政收入总计44666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86%。其中:(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3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100.85%,较上年增长15.2%。(2)上级补助收入362051万元。(3)一般债券转贷收入21712万元。(4)调入资金、上年结转及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21553万元。
2024年全市财政支出总计446665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18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数的98%,扣除医保上划因素后可比增长4.6%;上解支出67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0482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277万元。全市民生支出346982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42%。
(二)2024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90694万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3772万元,基金补助收入4146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收入3292万元,专项债券收入46631万元,置换债券收入26565万元,上年基金结余5620万元,调入资金668万元。
2024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90694万元。其中基金支出32039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1776万元,专项债务还本27565万元,年终结余29314万元。
(三)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476万元。其中: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5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3万元,上年结余308万元。
2024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76万元。其中:本级支出300万元,年终结余176万元。
(四)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执行情况
2024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总计105153万元,其中上年结余48486万元,当年收入56667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支出5387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51281万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按上级文件,我市2024年政府债务限额67600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877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88300万元。2024年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66215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476475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85678万元。债务规模未超规定限额。
债券还本付息情况。2024年债务还本支出共计38047万元,其中: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0482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27565万元。2024年债务付息支出14884万元,其中:一般债券利息支出11091万元,专项债券利息支出3793万元。
全市财政收支还在核实清理中,上级补助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收支平衡及结余结转等最终数据还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汇审编出后,再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坚持盘活存量、培育增量,财政职能充分发挥。一是全力以赴组织收入。担当作为、靠前发力,科学研判收入形势,加强部门横向沟通,定期调度,挖掘增收潜力,拓宽收入来源,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349万元,较上年增长15.2%,高于全市增幅7.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占比6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全年争取到均衡转移支付10.83亿元,较上年增长19%;争取到建设类项目资金65976万元,较上年增长6%;争取到新增债券资金59731万元,较上年增长16%;争取到存量债务置换债券26565万元,极大缓解了债务风险。二是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积极应对经济恢复缓慢,土地出让收入不达预期的不利局面,集中财力支持全市重点项目,推动资金快拨快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189万元,可比增长4.6%。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三是培育壮大优质财源。全年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893万元,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五上企业等发展资金947万元,支持产业园区发展资金4106万元,安排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资金415万元。加强财信担保和农担担保支持力度,全年新增业务25214万元,平均担保费率0.7%,服务159户。
(二)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一是落实稳就业政策。全年落实残疾人、退役士兵就业补助、就业见习补助、创业补贴等资金3197万元,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二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全年教育支出73920万元,持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足额保障小学、初中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提标和各项教师待遇。三是足额落实社会保障待遇。拨付资金78750万元,支持养老、医保、优扶、残疾人、困难群众救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四是推进公共卫生建设。安排资金39458万元,落实基本公卫提高标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助力筑牢人民群众健康安全防线。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安排资金20059万元,推进重点生态保护、污水处理、环境整治、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奖补等项目建设,助力生态保护再上台阶。六是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全年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0335万元,支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三)坚持底线思维、精准施策,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决抗牢债务化解政治责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一是强化债务风险管控。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全年共评审131个项目,送审资金108905万元,审减资金15106万元,拒审11个无资金来源项目涉及金额5884万元,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二是积极化解存量债务。密切掌握政策动向,争取到26565万元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争取再融资债券8612万元用于偿还到期法定债务,有效缓解全年化债压力,腾出更多财力促发展、保民生。
(四)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管理,财政治理更加高效。一是加强绩效管理。制定了《旬阳市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实施办法》,加强事前绩效评估,推进关口前移,实现事前绩效“云评审”。全年开展政府投资重点项目绩效评价12个、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3个、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评价3个,涉评资金达8.5亿元。同时对2023年绩效评价开展反馈整改,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二是强化财政管理。兜牢兜实“三保”底线责任,严格落实“三保”清单制度和“三保”审核制度,优先“三保”支出,加强库款保障分析监测,全年“三保”支出23亿元,“三保”足额保障到位。全面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制定印发过紧日子五大类20条具体举措,进一步规范差旅伙食费管理,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推进财政管理高效科学,规范有序。三是深入推进财会监督。加强与纪委、审计等监督信息互通,成果共享,聚焦违规出台财税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使用管理等国家高度关注的方向,严肃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财经纪律严肃性,推动财政工作规范运行。
2024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良好,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国有土地出让同预期短收较大;“三保”支出与化解债务任务较重;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部分单位“过紧日子”意识不强,在会议、接待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铺张浪费现象;财政绩效管理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三、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助力经济回升向好,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为市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的总体思路: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财政收支形势,紧扣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安排,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坚持零基预算理念,优化资金分配,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坚持量入为出,防范财政运行风险。严格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要求,以稳妥的收入来源安排相关项目支出,对非刚性、绩效不高、可花可不花的项目进行压减,确保收支平衡。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分类保障重点支出。对兜底线类资金、保障和改善基本民生资金,按政策应保尽保,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对公共服务类资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产业发展类资金,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
的重点项目,促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绩效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全链条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四是厉行勤俭节约,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的基本方针,严控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把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保障基本民生和支持经济发展上。五是防范债务风险,保持财政平稳运行。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强化监管、严肃问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思路,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综合考虑上年预算执行和本年度收支预测情况,确定2025年预算草案如下:
(一)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情况
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417002万元,较上年年初预算增长11.76%。(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44000万元,较上年增长6.4%左右,其中:税收收入预算30800万元,非税收入预算13200万元。(2)转移性收入预算331676万元,其中:税收返还6239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4543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80000万元。(3)调入资金预算30800万元,其中:从政府性基金调入298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000万元。(4)一般债券转贷收入根据提前下达额度预算7900万元。(5)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49万元。(6)上年结余2277万元。
202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408761万元,上解支出预算6700万元,债券还本支出预算1541万元,支出预算共计417002万元。其中:“三保”支出预算安排247913万元,分别是保基本民生103070万元、保工资135223万元、保运转9620万元。
2.市本级可用财力预算情况
202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232325万元。(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预算40000万元(不含镇级烟叶税):税务部门33100万元,财政部门6900万元。(2)上级各项财力性补助收入预算151676万元。(3)镇级烟叶税上解收入预算1600万元。(4)调入资金预算30800万元。(5)一般债券转贷收入预算7900万元。(6)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49万元。
202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预算232325万元。(1)市级部门人员经费支出109367万元。(2)市级部门运转经费支出10955万元,其中基本运转经费3513万元,事业发展专项支出3917万元,职工二费(降温、取暖)支出2705万元,工会经费820万元。(3)市本级专项支出66606万元(安排的市本级专项资金,对能够明确具体实施部门的项目纳入其部门预算,对革命老区资金和一般债券额度先进行预留,按要求调整预算时安排到具体项目,详见附表十二)。(4)预备费安排3700万元。(5)市对镇体制补助支出31482万元,其中:村级补助5918万元。(6)市对高新区体制补助支出1974万元。(7)上解支出安排6700万元。(8)债务还本支出安排1541万元。
3.镇级预算情况
收入预算35482万元。(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00万元(烟叶税)。(2)市对镇体制补助31482万元。
支出相应预算3548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3882万元,烟叶税上解支出1600万元。
4.高新区预算情况
收入预算1974万元。(1)市对高新区定额补助1000万元。(2)对高新区补助人员工资及经费974万元(含备案制人员)。
支出相应预算1974万元。(1)工资福利支出932万元。(2)公用经费支出42万元。(3)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等专项资金10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情况
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68515万元。(1)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380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42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300万元、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专项收入3000万元。(2)上级专项基金补助收入1201万元。(3)政府性基金预算上年结余收入29314万元。
202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68515万元。其中基金支出35515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29800万元、专项债券还本3200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情况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1399万元,其中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2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23万元、上年结转176万元。支出预算1399万元,其中当年支出399万元,调出至一般公共预算统筹安排100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情况
202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13756万元(上年结余51281万元,当年收入预算6247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上年结余51218万元,当年收入预算2414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上年结余63万元,当年收入预算38332万元。
2025年全市社保基金支出预算58808万元,预计滚存结余5494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20413万元,预计结余5494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38395万元,预计结余0万元。
四、2025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一)齐抓共管,做好财政收支管理。一是强化收入管理。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锚定目标,细化举措,进一步加强财税部门协同,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动态研判收入形势,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加快盘活资产资源,围绕上级政策方向,尽力向上争取,全力以赴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同时立足长远,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翘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持续巩固传统税源,壮大骨干税源,培育新兴税源。二是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统筹兼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统筹好资金资产资源,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做到应保尽保;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保障好全市民生实事、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
(二)压实责任,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一是足额编制预算。严格按照“三保”清单保障项目和标准,使用经常性财力足额安排“三保”支出,确保收支平衡。二是严防“三保”风险。加强库款管理,优化资金调配,严格执行“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的优先执行顺序,再对重点项目及时保障,专项资金根据项目完成进度精准保障,同时做好财政运行监测,对发生或预判的潜在风险,及时启用应急预案,确保“三保”不出问题。
(三)系统施治,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一是用足用好债券政策。加强政策动向跟踪,大力争取置换债券,强化资金管理、锚定隐性债务“清零”目标,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制定置换计划,落实化解目标。二是严防新增隐性债务。强化预算约束,严控新上项目,规范在建项目,管控债务总量。持续保持高压监管,严格落实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对新增隐性债务“零容忍”,树牢不新增隐性债务“铁的纪律”。
(四)积极探索,提升财政管理质效。一是坚持习惯过紧日子。认真落实过紧日子20项措施要求,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进一步完善部门过紧日子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二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完善事前绩效评估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和运行监控,健全分行业分领域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加大对重大政策项目的评价力度,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开展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经费安排挂钩试点,增强绩效管理效力。三是切实提升财会监督效能。进一步提高财会监督的精准度、震慑力和实效性。进一步深化财会监督与审计、纪检监督、巡察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完善信息共享、成果共用、线索移送等机制,进一步提高财会监督的精准度、震慑力和实效性。紧盯“三保”、高标准农田、殡葬领域整治等9个重点方面,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保障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财政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落实好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和要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旬阳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 上一篇:旬阳市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1至11月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收支…[ 12-26 ]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