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能有一片好地不容易,我要带领村民从‘土疙瘩’里刨出‘真金子’。”望着眼前百余亩红仁核桃园,旬阳市甘溪镇梯岩村党支部书记周先勇心里有了更大的盘算。
冷水河穿境而过的梯岩村,耕地零散分布于山坡之上。曾经,村民们守着“挂”在山坡上的薄田,年复一年种植玉米等作物。“年轻人像候鸟一样往外飞,我们村曾是甘溪镇劳动力流出最多的村之一。”周先勇回忆往昔,语气里仍带着苦涩。
“人穷,就要想出路。”2020年,梯岩村通过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流转了100余亩土地,全力发展红仁核桃种植产业。据了解,红仁核桃具有仁色鲜红、口感酥脆微甜、油香可口、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经过这几年适应性匹配,发现生性好,生长量大,抗寒耐旱,结果率高,盛果期每株可产5公斤左右干果,作为高端礼品果,价格是传统核桃十倍以上。
红仁核桃的成功种植,让梯岩村的群众有了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机会。“核桃是一年一熟,我想能不能趁着核桃生长的时间,在林下套种一些中药材,让一亩地能产出两份收益。”新年前,在梯岩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大会上,周先勇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起初没几个人同意套种,大家都担心种植中药材会影响到核桃的生长。”周先勇说,为此他先后找来镇上和市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实地研判核桃树林下套种的可能性。核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增加了林下植被种类,不仅可以减缓水土养分流失,改善土壤环境,还能够在提高林下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专家的意见给了周先勇发展中药材套种产业的信心。
有了发展的条件,梯岩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派出社员代表前往安徽亳州实地考察中药材套种产业,最终选出了最适合本村生长的中药材——玄参。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梯岩村正式开展了红仁核桃套种中药材工作。园区里挖掘机、旋耕机齐上阵,30余位村民挥舞着锄头整地起垄,一条条整整齐齐的地垄,承载着梯岩村“强村富民”的希望向远方伸去。
“这两天在核桃园帮忙垄地,一天能挣100元,垄地结束后紧接着就是覆膜,现在在园区一年四季都有收入,不仅能照顾家里,挣得也不比出去打工少!”村民王道斌操控着旋耕机,话语中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核桃覆绿,荒山生“金”。百余亩党参和玄参已经种下,一年后如何将地里的“土疙瘩”换来“真金子”?
“我们和安徽的药材企业签订了订单合作合同,企业提供种子,我们合作社负责种植,药材成熟后由企业按照合同定价回收,所得的收益纳入合作社集体年底统一分红。”周先勇介绍,今年是药材种植的第一年,预计每亩套种的收益能比往年增加4000元左右,“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盘活了梯岩村的土地资源,同时利用核桃生长的真空期进行中药材管护,有效解决了本村剩余闲散劳动力问题。
而更让周先勇期待的,是甘溪镇重点项目“中药材加工厂”的正式破土动工。据悉,在2025年甘溪镇归雁经济座谈会上,总投资1亿元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正式落地甘溪镇大岭台社区,目前已完成全部的地面硬化工作,预计本年度中旬正式投产。
“自己家门口有了加工厂,以后我们的药材产业链就能延伸得更长,药材将会真正变成‘药财’!”谈及未来,周先勇信心满满。
梯岩村的核桃套种中药材做法,只是甘溪镇实现土地高效利用,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做法的一个缩影。在甘溪镇袁湾村,“菌菜轮作”的种植方法让羊肚菌与辣椒等蔬菜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合唱曲,而大岭台社区200亩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已是旬阳市粮油种植示范点之一。
产业旺,群众富,乡村振兴势如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生态优势,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特色复合种植、林下种植产业,实现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甘溪镇党委书记张晓明说。
- 上一篇:吕河镇:优化营商“软环境”,厚植发展“硬实力”[ 03-25 ]
- 下一篇:麻坪镇:党建引领春耕忙[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