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河,既是河名,又是地名。蜀河镇位于旬阳市太极城以东50公里处,东连湘鄂,南傍巴山,西通陇海,北倚秦岭,镇域面积181.5平方公里。据考证,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历经“2郡 6县1个巡检司”的历史沿革,素有“小汉口”之美誉。境内名胜古迹颇多,文化积淀深厚,现有省保单位5处,县保单位9处,挂牌古民居102处。作为汉江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凭借昔日繁华和遗存下来的宝贵财富,正以全新的精神风貌向人们展示其无穷的魅力,穿越千年云烟,依旧芳华不减。
近年来,蜀河镇围绕“保护开发、市场运营、业态培育、宣传引流”16字方针,既为古镇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又通过活态保护、注入新业态,让古镇焕发新的生机。2014年3月,被住建部、文物局命名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20年12月,被省政府评选为“第三批历史文化街区”、被省文旅厅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3年1月,被省文旅厅、发改委确定为“旅游休闲街区”。
特色格局保护完整,延续保留建筑风貌
保持完整。蜀河古镇区系明清古建筑群,东临蜀河,南接汉江,依山就势,三面环水,古街古巷,三横九纵,格局完整。以红岩碥为基础,沿山脚向东发展,呈南北拓展带型布局,蜀河自北向南汇入汉江。修旧如旧。在保护发展中,我们严禁先拆后建、未批先建等行为,建档保护历史建筑5处、潜在建筑对象17处,挂牌保护古民居102处,已完成5处省保单位、钱庄、书院原貌修复及中街、外街现代民居立面改造,做到保护性、原真性修缮。合理规划。先后编制《蜀河镇总体规划》《蜀河古镇保护规划》《蜀河文化旅游古镇发展规划》《蜀河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暨旅游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蜀河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2013-2030)》。
注重文旅融合发展,多元创新引流形式
制造热度。坚持“旅游+”“+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将演出活动与古镇历史文化有机结合,精心策划节庆系列活动,为游客和群众呈现了一场场活力四射、嗨翻全场的饕餮盛宴,特别是2024年组织开展的“蜀河古镇中国好乡音K歌赛”活动被写入2025年安康市委、市政府新春贺词,这是对蜀河文旅工作极大的鼓励和认可。增加温度。设立24小时旅游服务咨询热线,建立游客投诉反馈机制,动态管理、快速反应。常态化开展“红马甲”志愿服务活动,以党员干部的“服务指数”“辛苦指数”换取全体游客的“满意指数”“安全指数”,保障来蜀游客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拓宽广度。动员集镇周边群众自发参与文艺节目、环境整治、农特产品展销和夜经济,引导古镇从业人员学古人、穿汉服、学礼仪,彰显了古镇独特韵味,再现了古镇商贾云集、歌舞升平的昌盛之景,释放了文旅消费新活力,在古与今、文与旅中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诗”与“远方”。
持续提升古镇内涵,全力讲好蜀河故事
擦亮品牌。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入手,深入挖掘、精心筹备、积极申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荣誉称号,承办2024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赛陕西旬阳站(蜀河)活动,参加2024“陕西年度十大IP评选”,蜀河八大件获得2024“陕西年度版权十大IP”评选价值播放奖。推进研学。利用闲置房产,建成集教学、餐饮、住宿为一体可同时满足200人活动的研学大楼;充分市场调研,制定精品研学路线,开发系列体验课程,将蜀河古镇与三官农业园区串点成链,在古镇体验文化民俗,在三官体验农事农桑,年接待人数超过2000人次,逐步形成具有蜀河特色的研学文化体系。开发文创。以省级非遗蜀河火狮子为原型,设计开发火狮子“红红火火”玩偶、抱枕及钥匙扣;以蜀河境内特色景点和人文风情为素材,拍摄照片,印制明信片;以蜀河船帮文化、汉水文化为基础,撰写小说《蜀河口》;以旬阳市恒发石材有限公司的石板废料及残次件为原材料,作为绘画“底板”,创造蜀河独有的“石板画”,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为旅游赋能。弘扬文化。积极参加各界文旅推介活动,省级非遗“蜀河八大件”获得2024年陕西十大IP价值传播奖;“汉调二黄”“蜀河双彩车”“蜀河彩船”等独特民间文化艺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古镇常态化演出,特别是“蜀河烧狮子”,每年正月十三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已成为当地人和外地游客一起的“狂欢节”。
今后,蜀河镇将进一步用心用情做大宣传、用足用活政策,努力把蜀河打造成一个集“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让古镇“火”起来、“活”起来。
- 上一篇:构元镇:烟田育苗忙,春种正当时[ 02-19 ]
- 下一篇:“小山村”变形记[ 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