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正文详情

【回眸2024】踔厉奋发担使命 勇于担当谱新篇 ——旬阳市2024年度区划地名工作综述

作者:胡永春 陈 刚 发布时间:2025-01-29 19:5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24年,我市区划地名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划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地名管理条例》等法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乡村著名行动”为牵引,规范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共建“平安边界”,全面服务市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看点一:这一年,我们把牢方向,全面加强党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统筹兼顾,始终坚持行政区划工作的政治方向。从政治上、全局中综合考量行政区划工作,统筹发展和安全,兼顾历史和长远,把党对行政区划工作全面领导贯穿到区划地名工作的全过程,准确把握政治性强的突出特点,专题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行政区划总体情况,不断提高行政区划工作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稳”字、突出“严”字,提升行政区划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融入大局,深化行政区划设置战略研究。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党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动开展“完善撤县设市后行政区划设置调整,加快建立城市街道管理机制”项目课题研究,全力推动该项目融入市委高质量发展“1+4”(1个评估报告和4个调研报告)调研课题范围,进一步优化市域空间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助力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事求是,全领域谋划行政区划工作。遵循“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行政效能”原则,健全完善本地区行政区划工作决策程序,加强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研究,做到历史文化传承影响专项论证评估全覆盖,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行政区划工作市级部门联审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健全完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实现实地调查全覆盖。

看点二:这一年,我们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地名工作管理服务效能

建章立制,积极探索破解地名工作制度“瓶颈”。通过研读上级规定、学习借鉴和征求市级有关部门意见建议、进行司法审核、市政府会议研究等程序,探索出台《旬阳市地名命名更名备案公告工作规程(试行)》,制定符合乡村特点的地名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乡村地名标志设置和管护责任,为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和备案公告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披荆斩棘,勇于摸索地名工作前进“路径”。经请示市政府同意,在全市范围征集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熟悉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等事业的各行业专业人士在自愿报名和单位推荐的基础上,通过考察、社会公示、市政府审核等程序,12名专业人士被市政府聘任为我市行政区划地名专家库专家,主要职责是参加全市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政策规定的起草、论证和评审等工作,在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地名的命名(更名)、地名文化保护和宣传等方面建言献策。

密切协同,有效凝聚地名事业发展“合力”。深入学习宣传民政部新公布施行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编制《旬阳市地名管理法规政策汇编》5000份,协调市住建局等部门制定《关于开展地名管理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联合住建、城管执法、行政审批等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加大对城市公园、住宅区、楼宇等名称的命名(更名)和备案,完善完善地名命名和(更名)征求意见、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公示等程序,加强“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排查整治,持续净化全市地名环境。

看点三:这一年,我们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共建“平安边界”

坚持党建引领。协调毗邻各地大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政区域界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平安建设等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通过“理论共学、党建共研、工作共促、经验共享”等多角度、多类型开展交流合作,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长效机制,落实交流互访、联席会议制度、界线界桩日常巡查、边界矛盾纠纷排查等制度,推进毗邻地区形成“领导常握手、干部常拉手、群众不动手”的良好局面。

坚持实地联检。我市及时与十堰市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等毗邻各方协商,成立了行政区域界线第五轮联合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联合检查实施方案》《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党建引领平安边界创建实施方案》,逐级落实了边界线、界桩分工维护责任制;邀请毗邻各方实地踏勘、检查行政区城界线、界桩及方位物情况,并召开党建引领平安边界创建暨第五轮联检联席会议,认真核对、检查、维护各类数据,签署了《睦邻友好公约》《“平安边界”创建协议书》;及时收集第五轮联检所有文字和影像资料,认真整理实施方案、会议纪要、检查及修测记录、联检报告以及界桩成果表、登记表、照片等与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有关的资料,按照界线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和备案,按时限完成资料收集和上报任务,达到“让边界事实清楚无争议、边界服务有据可查、边界管理有史可依”。

深化“平安边界创建+”赋能活动。协调市委平安办成立全市“平安边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制定《2024年度“平安边界”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推动纳入平安建设年度考核重要内容,定期组织督促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平安建设年度考核赋分和下拨界线界桩管护经费的重要依据;以旬河211国道、汉江316国道为轴线,在鄂陕省界、安商市界等地,打造千里“平安长廊”,以宣传新修订的《陕西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为契入点,编制《旬阳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法规政策汇编》1000份,向毗邻各地干部群众宣讲10场次,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群众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的积极性;探索“组织联建筑根基、产业联盟增友谊、群众联谊促和谐、治安联防保平安、信息联通共融共商”等行政区域界线联检“五联”机制,进一步深化“平安边界创建+”赋能活动。

看点四:这一年,我们先行先试,纵深推进“乡村著名行动”

强化“三项机制”,做实组织保障支撑。制定《旬阳市“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抓点示范实施方案》,同步将“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列入《旬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著名行动”打牢坚实的基础。随即召开全市“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抓点示范动员部署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专题安排部署抓点示范工作,进一步建强组织领导的“火车头”、把稳真抓实干的“方向盘”、绘制了乡村著名“路线图”。

狠抓“三个重点”,构建良好工作格局。我市选取仁河口镇水泉坪村、城关镇李家台村等省市级“千万工程”示范点,将“乡村著名行动”与“千万工程”示范建设相结合,凝练出“以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标注为牵引,示范推进乡村地名命名、规范设置乡村地名标志、地名信息服务3项重点工作9项具体内容”的“139”抓点示范的工作思路。2024年9月,在全省“乡村著名行动”现场会暨地名管理培训班会议上,将我市列为深化“乡村著名行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省级先行区。

突出“三个结合”,提升示范引领质效。探索出“村(组)拟名、镇级初审复核、市级审核审批”的三级联审地名审核机制,规范命名(更名)道路和街巷103条,采集上图各类地名信息数据约6500条,制作并安装“人文旬阳 山水太极”特色的城区道路巷指示导引牌126块,推动“乡村著名”与“千万工程”、农业文旅、人文历史等内容密切融合,实现乡村地名链接农文旅发展、串联乡村旅游、赋能特色产业,创新“地名+电商”“地名+产业”“地名+旅游”等模式,通过地名信息的精准定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持,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第十五次民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强化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促进地名管理服务规范化发展、深化“乡村著名行动”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奋力推进区划地名工作高质量发展,力争在新征程上取得新进步、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徐冰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