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巴山区的怀抱中,一个世外桃源小镇正以崭新的姿态绽放光彩。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仙河镇找准建设文旅康养小镇战略定位,积极推进一系列重大举措,依托“旅游+,文化+,产业+,养生+,养老+”等多业态共生共荣的发展模式,全力打造人文气息浓郁、生态环境宜人的特色文旅康养小镇。
优化人居环境,雕琢康养小镇宜居乐土
近年来,仙河镇立足康养小镇发展定位,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力度,多次召开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专题会议,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持续推动人居环境增“颜值”、提“气质”。拆除违建出实招,对各村(社区)常年无人居住的危旧房屋以及村庄院落、村组干道、房前屋后占用公共道路、公共场所私搭乱建的情况进行深入摸排,组织机械、人力全面开展违建拆除行动。清理整治严要求,集中采用人力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沟渠、街道等周边垃圾乱倒、杂物乱堆、污水乱排、广告乱贴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治清理。集镇美化做文章,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实施道路亮化、庭院绿化、集镇美化工程,给主干道加装 200 余盏路灯,打造“五美庭院”示范户带动群众为庭院增绿,每月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清扫一河两岸垃圾。厕所革命下功夫,除了村庄清洁之外,“厕所革命”也是重要的一环,仙河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入户宣传户厕改革政策,动员群众参与改厕规划、设计、建设各个环节。提及厕改前后的变化,村民们感慨万千:“院子由臭变香,日子也由苦变甜了!”今年以来,全镇完成农村改厕 130 户。在不断整治提升的同时,注重强化日常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做好“门前三包”,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格局,共同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康养小镇适老功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需求日益增长,群众在家门口健身休闲的愿望也日渐迫切。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观庄社区群众运动场也在去年10 月便已完成翻修改造。秋高气爽,微风和煦的时候,居民们聚集在群众运动场里,共同享受一片闲暇时光。微风里夹杂着丹桂的幽幽香气,暖洋洋的场上,小孩儿们追逐嬉戏、你来我往,小猫小狗懒散地窝在做针线活的嬢嬢脚边,还有打球的男女学生,也有坐在躺椅上晒太阳的老人们,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现在家门口就有运动场,平时周末我常跟邻居在这约球,娃们也喜欢到这找朋友玩,这个运动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运动休闲的好地方!”住在附近的居民刘先生点赞道。夜幕降临,茶余饭后,大家又聚在这里,围着一盆篝火,一边观看幕布电影,一边聊着家长里短。在欢声笑语间,时光仿佛都流逝得慢了些。
面对老龄化挑战,建设天增仙缘康养服务中心无疑是仙河镇打造康养小镇的重要举措。中心位于仙河镇观庄社区,占地面积12000 平方米,主体大楼 5 层,配套设施齐全,包含老年公寓、老年文体活动中心、休闲区、办公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和艺术、体育、康复理疗等多种服务类型。该项目经过谋划申请、招商引资、主体设计以及施工建设,历时 7 个月,目前已完成主体封顶。其建设初衷在于为老年人打造一个舒适、安全、富有生活气息的养老居所,让老人们在晚年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建成投入使用后,也将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从而助推仙河镇加快实现康养小镇的建设目标。
加强法治建设,筑牢康养小镇社会基础
而建设康养小镇不仅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还需要有安全舒适的社会生活环境作保障。为此,仙河镇积极作为、主动对接,不断加强平安法治建设。持续加大平安建设“八率一度”宣传力度,利用“田园仙河”微信公众号、宣传车、村社区广播及入户走访等方式,向群众宣讲扫黑除恶、反邪防诈、安全生产等相关知识,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工作,筑牢平安建设群众防线。下沉一线、端口前移,全力以赴化解矛盾隐患。在向群众宣传政策的同时,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掌握苗头性问题和合理性诉求,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和源头治理,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矛盾纠纷化解在滋生不满和发酵升温之前,将工作重点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48 件,满意率达 100%。
举办文旅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全镇干群齐心努力下,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仙河镇农文旅康发展之路按下“快进键”。今年以来,仙河镇充分挖掘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优势,举办“秦岭田园看仙河”农耕文化系列活动,将传统农耕文化与运动健康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碰撞,吸引了近万人前来体验。活动现场,开秧门祈丰收,下水田齐插秧,田埂间低吟唱,笑声起抓鱼忙,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人头攒动,欢笑一片。游客也纷纷化身地道“庄稼人”,在原生态的田间泥水中,展开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奏的稻田艺术盛宴。活动的成功举办,将“秦岭田园看仙河”的招牌唱响省市内外。
注重历史传承,厚植康养小镇文化底蕴
在不断发展建设的同时,仙河镇也并未放弃对传统民居的传承和保护,比较知名的便是武家大院绣花楼。武家大院坐落于仙河口村,原为当地官员住宅,距今有120余年历史,由于历史原因仅遗存一座绣花楼。该绣花楼为砖木结构,外部青砖灰瓦庄重古朴,于2012年6月被陕西省旬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行了局部修复。被保存较完好的还有王坪村牛家阴坡大院,大院成型于明代中期,具有典型的明清四合院建筑风格,距今也已有500年历史,现遗存土木框架结构房47间,于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它们伫立在时间的长河里,如同饱经沧桑的长者,默默地注视着小镇成长与变迁。
与这些建筑共同见证小镇岁月流转、承载历史厚重的还有这里的古树名木,如尖山沟郝家坪柏树梁的柏树、观庄马垭的古桦树群、武家梁子的500年古树等。为了保护这些古树名木,多年来,仙河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置保护标识、定期进行养护巡查、宣传发动群众力量共同保护等,以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害,以及及时发现和处理古树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能够长久留存。现存的这些古树有的已经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粗壮的树干如同岁月雕琢的丰碑,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见证了小镇从古朴宁静到热闹繁华的发展历程,它们与古老的建筑一起成为小镇历史与文化的生动符号,他们的一砖一瓦、一枝一叶都仿佛在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小镇的守护者,它们用自己的身躯默默净化着小镇因不断现代化而产生的尘嚣,为小镇保留一片盎然绿意,宛如一方宁静的港湾,为小镇增添着无尽的诗意与美好,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总能找到一处心灵的栖息地,成为小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的仙河镇历史人文底蕴浓厚、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特色民居、古树名木点缀一河两岸,竹柳荫园,美田弥望,颇有“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小镇里的寒来暑往,季节更替,俨然编织成了一幅安居乐业、悠然闲适的和美乡村生活画卷。
- 上一篇:神河镇:搭建统战“连心桥”筑梦共绘发展“同心圆”[ 11-07 ]
- 下一篇:麻坪镇:狠抓落实促来年烤烟产业大发展[ 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