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苗晓娟:指尖技艺面上生花 巧手捏出多彩花馍

作者:乌蒙 周茜 发布时间:2024-10-25 08:27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花馍俗称面花,是一种传统食用的塑作艺术,从面团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工艺品,整个过程包含了传统文化的沉淀,更包含了无数手艺人的坚持。在旬阳市,有这样一位花馍艺人,深受大家的喜爱,是各种展示活动的“香饽饽”,她就是花馍非遗传承人苗晓娟。

10月22日一大早,苗晓娟就来到了店里,准备今天的花馍订单。她将一块普通的白面,经过揉、捏、蒸、染等一系列操作后,变成了一个个圆鼓鼓的寿桃,这些花馍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让原本朴素的面团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

“制作寿桃有三个关键点。第一个就是我们揉造型的时候一定让它周正,防止后面东倒西歪。第二就是醒发过程中,要一直不停地去观察醒发的状态,因为蒸箱里面的温度、湿度以及醒发的程度,都要特别注意。最后是上色部分也非常关键,从重色过渡到淡色的时候,一定要颜色鲜明,层次分明,一定要把过渡的色彩表现出来,才能比较自然好看。”苗晓娟介绍道。

苗晓娟与花馍结缘于幼时,在外婆的耳濡目染下,她对花馍制作产生了兴趣。后来外出务工期间,就职的菜馆给了她正式学习的机会。

“当时我们在外面打工的那家西北民间菜馆,大厅里面就摆了很多形态各异的花馍,我就透过橱窗在观察花馍,做手工艺的阿姨给我教了一些关于花馍的手艺和技巧。”苗晓娟回忆道,“2009年我结婚的时候,我老公那边也在经营着一家这样传统的花馍手工艺店,我就跟着外婆和舅娘开始学习做花馍。”

经过不断探索学习,苗晓娟形成了自己的制作风格,她更喜欢制作色彩艳丽的大型花馍作品。2018年,她成立了自己的花馍工作室。“我刚开店的时候,接到一个顾客的订单,定的是一幅鱼。最开始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导致这个鱼出现了问题。然后我们不断地改进,重复去蒸,通过一个晚上的努力,顾客来取的时候非常满意,觉得效果特别惊艳。那一刻,让我感觉特别有成就感,特别开心,也特别有信心。”苗晓娟说。

凭借一腔热情和学习的韧劲,苗晓娟将日常灵感和独特理解融入作品中。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旬阳市场,她根据当地风俗礼仪习惯,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设计的作品广受欢迎。

花馍店顾客张殿琴说:“我在这买馍已经七八年了,她家的馍好吃,口感特别好,花形也特别漂亮,大家都很喜欢。”

苗晓娟不仅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她的心愿是能把花馍这一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喜欢花馍。“花馍是我特别热爱的,我将把它当成我终生的事业一直做下去。通过参加一系列活动,比如非遗进校园、免费培训班等,让更多人了解、学习。将来,我还想给花馍办一个综合性体验馆,让更多的人把花馍传承下去。”苗晓娟说道。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