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构元镇依托本镇资源优势,持续深化“三联”工作机制,通过“党支部+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党员服务、产业驱动、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聚引力,带头示范帮生产
从远处看,朵朵金银花郁郁葱葱,焕发着勃勃生机。原来,在2011年底,林相村的退休老党员王道友得知邻村有人种金银花并且收入可观,本着发挥余热的初衷,在详细了解中药材的市场前景后,他随即赶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考察学习,并带回金银花的种苗和种植技术,联合林相村党员干部动员村民开垦荒地,推广种植。
“王老师是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了,只要他种金银花,我们就跟着种。”二组村民王礼富是林相村金银花种植大户中的一员,从一开始就坚定的追随王道友的脚步。
自金银花开始大规模推广种植以来,每天天刚亮王道友就挨家挨户地去地里查看金银花的情况,去田间地头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怎么修剪、怎么施肥、怎么治病防害虫等知识他讲得十分仔细,每到关键时间,还会请专家为乡亲们统一培训。
林相村凝聚党员动力,依托党员示范,在村党支部和王道友等老党员的影响和带领下,2012年到2024年,林相村的金银花面积从200亩发展到1000亩,种植户数从20户发展到100户。目前全镇已建成金银花百亩示范点6处,育苗示范基地2处,金银花种植总面积5000余亩。
建队伍,帮在田间优服务
在林相村烟草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大片烟叶在阳光的沐浴下熠熠生辉。林相村位于构元镇中部,土地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是烤烟产业发展的最佳地带,但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老烟农逐渐下岗,导致烤烟产业停滞不前。
为解决有地无人的现状,近两年,构元镇依托镇域农业特色,主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出台《构元镇烤烟生产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技术人才跨区域流动,鼓励干部下乡种地,让全镇的人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实现大整合。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利用镇财政补贴修建烤烟产区机耕路2公里,五联建烤炉1座。截至目前,全镇成立烟叶产业志愿服务小队4支,开展党员干部进烟田等活动,引导烟农互相扶持、抱团取暖。党支部充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加大产业发展资源整合力度,及时破解重难点问题。
林相村作为构元镇烟叶种植“千亩村”之一,大面积种植户多,为满足相关服务需求,林相村党支部成立的烟叶产业服务队,邀请烟叶站技术人员全程指导,按时按质完成烟叶播种和间苗工作;物资采购组负责集中采购烟农们所需要的物资,再以较低价格将物资及时发放到烟农手中;机械服务组负责采购相关机械设备,为全村烟农开展机耕服务。
截至目前,该村烟草种植面积1000余亩,估计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通过转移劳动力有效带动了周围群众增收致富。
增活力,活动开在田间上
今年以来,构元镇结合每月主题党日,以“主题党日+”,将党的政策方针在田间地头“口口相传”中宣传开来。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和党员群众自身需要,精准制定课堂内容,将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中学习起来,并邀请农技专家、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将“集中课堂”变为“田间课堂”,将“呆板式教学”变为“互动式体验”,实行面对面传技解惑,逐步形成了解民情不问“百度”问“百姓”,收集民意“脚尖”代替“指尖”,关注民生“脚板”代替“平板”的意识。
“为避免各村发展产业单打独斗的情况,现在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聚焦各村特色产业,突出党建引领,把党建力量聚在产业链上,落在田间地头。”构元镇党委书记雷敏介绍道。
如今,构元镇通过将组织建在田间、人才育在田间、服务落在田间、实绩亮在田间……擘画了一幅乡村产业振兴和美新画卷。
- 上一篇:走进石门看小康 “一村一品”亮特色[ 11-20 ]
- 下一篇:桐木镇:培育“新农人” 助力新农村[ 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