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旬阳兴家家庭农场生猪养殖基地,一排排圈舍宽敞整齐,饲养员娴熟地将搭配好的饲料倒入食槽,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生猪悠闲的在自动投喂器旁进食饮水,看着精心饲养的肥猪在“公寓”里撒欢,农场负责人崔用兵心里乐开了花。
种养结合走出现代农业生态路。近年来,石门镇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种养结合的“种粮+养殖”家庭农场发展模式,坚持生态种植、科学管理,走出一条群众有增收、农场有收益、发展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绿色之路。旬阳兴家家庭农场属于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11月,位于石门镇白庙村。农场负责人崔用兵通过土地流转约150亩土地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管理着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猪场。养殖场拥有完善的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安全监管等体系作支撑,划分有母猪活动室、仔猪室、育肥猪室等区域,并配有现代化的通风、保暖、粪尿收集利用等设施。
科学化喂养精细化管理提效益。崔用兵多次参加行业培训以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农场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科学喂养和精细管理上下足功夫。在给生猪投喂时,精准把握生猪前期生长慢、中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的这一生长发育规律,饲料按照精、清、粗料合理搭配科学喂养。“生猪养殖,要讲究科学,免疫程序不规范,就会影响生猪免疫力。圈舍的标准化管理也尤其关键,要保证空气流通,还应定期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说起生猪养殖管理经验,崔用兵滔滔不绝。崔用兵还介绍,生猪养殖运营上稳定运作,拥有稳定的猪群,稳定的管理、技术、饲养人员队伍,同时还有稳定的饲料、饲喂程序、购销网络等。
“粪肥还田”为绿色种养出“良方”。崔用兵的家庭农场坚持走种地、养地与生态养殖相结合的绿色循环发展之路。采用生态友好型技术将粪肥还田利用,变“污”为肥不仅达到改良土壤结构,提升耕地地力的目的,还有效解决生猪养殖场粪污处理的难题,同时还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得益于有机粪肥的使用,兴家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效益可观,今年,农场20亩油菜及80亩玉米产量喜人,油菜亩产约300斤,玉米亩产约1500斤。崔用兵充分利用玉米及其秸秆等饲料资源,按照“玉米+菜饼+浓缩料”模式自制绿色健康的生猪饲料,以降低养猪成本,提高养畜效益。
“家庭农场”群众增收致富“新引擎”。小小家庭农场发挥产业振兴大能量,据了解,兴家家庭农场严格按照“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低碳化、产业化”的要求从事生猪养殖。目前,存栏生猪约800头,其中能繁母猪约100头,今年年底可出栏约500头,年纯收入超过70万元。崔用兵在家庭农场的试验田里收获了金子,实现了致富愿望,致富不忘乡邻,他的农场还带动周围5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我在这里上班有8年了,每月工资3500元,管吃管住,还能照顾家里,这份工作特别适合我。”农场技术员秦学春说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石门镇紧盯“农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 上一篇:石门镇:吹响道路安全“提醒哨” ,织密群众出行“安全网”[ 12-12 ]
- 下一篇:铜钱关镇:把实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 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