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莽莽,汉水泱泱。
山川之作,阴阳开阖。
秦设旬关,以关置县。
旬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贺龙、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红三军和红二十五军曾在这里留下革命的足迹,播撒革命的火种。
今年以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该市第四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齐抓共管聚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将其视为一项事关战略全局的政治任务,并列为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军地互动的双拥工作格局。动态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市人武部相关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工作。为着力解决双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完善工作机制。有力保障双拥经费。市政府切实强化双拥经费保障力度,激活双拥工作活力,多措并举加大财政支持,连年稳步提升经费金额。
注重宣传浓氛围
广泛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以“十个一”双拥场所建设为主,其他形式并进的宣传矩阵,不断丰富优化拥军内涵。强化双拥元素。在主城区打造双拥共建示范一条街、双拥文化广场和主题公园;在国省道、高速路口、人口稠密集镇等设置大型固定双拥宣传标牌80余块。增强老兵荣誉。每年举行在旬服役老兵退伍欢送仪式,外乡退伍回旬老兵迎接仪式,召开欢送退伍老兵座谈会。深入群众宣传。在祝尔慷广场发放双拥宣传书籍和卡片3000余册;巡演旬阳市大型原创民歌剧《红军老祖的故事》,感受“军民鱼水情”。建设双拥展览馆。陕南首家双拥展览馆建成,标准高、设施全、展品内容丰富,进一步扩大了双拥工作宣传面和影响力。
优待保障强落实
坚持以服务退役军人为中心,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为方针,着力打造“三好一无”服务工作品牌,有力促进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各成员单位在各自职能上找准服务保障工作切入点,建立基本优待目录清单,出台相关文件政策,开通拥军1号公交线路,实施医疗“四免四优先”(免门诊挂号费、门诊检查费、住院诊查费、注射费,优先就诊、取药、住院、结算),截至目前全市有47个拥军单位和拥军企业向社会公布基本优待目录清单项目72个,涵盖医疗保障、交通服务、人力资源、文化旅游、教育科技、住房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
优抚安置解三难
落实落细优待补助。全面完成优待证申领工作,申领工作进入常态化;通过惠民资金“一折通”,4年累计发放各类抚恤补助资金1.6亿元。扎实开展“解三难”。聚焦解决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困难,先后为600户退役军人维修新建房屋60755平方米,落实补助资金447万元;为897名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解决医疗救助及临时性困难补助314.29万元等。走访慰问常态化。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对退役军人、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和驻旬部队官兵开展走访慰问活动,4年来累计慰问1800余人次,落实慰问资金320余万元。扎实做好安置工作。出台《旬阳市军队转业干部和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安置暂行办法》,推行“安置就业、扶持创业、自谋职业”多种安置形式,完成54名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同时“清零”179项编制遗留问题。扶持就业创业。组织退役士兵参与技能培训,培训就业率达到90%以上;提升高职扩招力度,实现扩招退役士兵280名。
军地共建齐发展
军地双方积极探索双拥共建工作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陕西强市建设和驻旬部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地方大力支持驻旬部队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筹措资金1500余万元,为驻旬武警中队建设营房2038平方米,添置必备硬件,极大改善了官兵生活、工作条件。部队倾情支援地方发展。驻旬部队发挥军队优势,帮助地方单位开展国防、爱国主义等教育活动;特别是在抗洪抢险、疫情防控时,驻旬部队遇险愈进,积极投入到一线,作出了突出贡献。军地互动共创双拥工作。结成军民共建单位6个,如市人武部与红军镇中心校共建“八一爱民学校”,市武警中队与旬阳中学、小河北社区结成共建单位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军民联谊共建活动,提升共建水平。
下一步,该市将以“双拥模范城”命名为契机,不断巩固提升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持续在“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上谋实策、出实招、见实效,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拥军优抚工作,用实际成效为党旗增光、为军旗添彩,奋力谱写旬阳拥军优属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上一篇:旬阳:一场与历史文物的对话[ 10-18 ]
- 下一篇:全国两癌救助惠民生 旬阳妇联关爱暖人心[ 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