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神河镇:文明乡风沁民心 乡村振兴添动力

作者:刘开明 发布时间:2023-10-11 09:33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近年来,神河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文明村镇建设为主要契机,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文明乡风、弘扬优良家风、涵养社风民风,全镇上下团结一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聚焦移风易俗主线,持续推进乡风向上向善

为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以及乱砍滥伐、网鱼电鱼、焚烧秸秆等违法行为,各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强班子、壮队伍,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确立《村规民约》、推选文明理事会,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让群众真正成为新风的制定者、执行者、评议者和受益者。

在10个村(社区)建成农家书屋,从党的创新理论著作、农技用书、儿童读物等多方面选择优秀正能量作品,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原则,紧紧把握建设、管理、维护、使用等环节,指定村“两委”管理农家书屋,坚持“开放借阅”和“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引导群众阅读书籍报刊,支持群众从书本中吸取营养,学习先进,提升思想境界,做好文明乡风建设“加油站”。

聚焦文明创建主题,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

神河镇始终坚持生态立镇战略,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镇上下以“消除破乱、打扫庭院、室内整洁、清厕净圈、村容美观”为目标,以“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为抓手,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各村(社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容村貌常治常美。线上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持续加大文明村镇创建正面宣传,以健康向上的舆论生态,塑造乡村文明新形象,线下积极组织志愿者、护林员、护河员、环卫工对道路沿线、背街小巷、河道沟渠垃圾进行清扫,对乱堆乱放进行规整,对各种垃圾进行清运,确保不留死角、盲点。

持续推进人居环境“五星级”农户评选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五星级”农户评选,采取“群众推、代表议、榜上晒”方式,营造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人居环境整治氛围,目前已举行第五批人居环境整治“评星授牌”评选活动,共对594户农户进行了“五星级”先进农户授牌。

在金河口社区,充分发挥群众主体意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大力发展散而众的“庭院经济”群体,利用庭院的方寸地,以户串联,以点带面,打造庭院经济示范“一条街”。把闲置的农家院变成菜园、果园、花园,让更多的居民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参与到创业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上来。

聚焦特色产业集群,挖掘集体经济内生潜力

发展特色产业,找准产业定位。近年来,神河镇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初步构建起“烤烟、拐枣、食用菌、畜牧、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集群,致力于打造“一寸多品”,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农益农成效不断凸显。

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送棒还菇”方式带动农户增收,同时国桦公司和有关村开展“三联共建”,四个村集体经济入股国桦公司,签订联营协议并分红,获得年稳定收益20万元。

在王义沟、黑沟和湾寺村3个千亩拐枣基地以施肥、修枝和刷白为主提质增效,并在丰家岭至黑沟建成10公里的拐枣大道,栽植成林拐枣千余株。王义沟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拐枣酒加工厂,年酿造拐枣酒10000余斤,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同时,湾寺村“水产养殖带”、台子村“千亩”烤烟示范基地、丰家岭“千头”养牛基地,“万头”养猪基地等特色产业正逐渐发展壮大,推动全镇集体经济走上“实体化、经营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移风易俗,乡风民风好起来;环境整治,村容村貌靓起来;特色产业,群众袋子鼓起来。今后,神河镇将持续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契机,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全过程,发挥其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作用,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