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聚力创新引领 推动发展动能升级(三) 以“亩均论英雄” 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
从节省一度电到引进生产线,从高耗能到高效能,旬阳市在践行绿色发展中,通过深化产业关键环节改革,推进“亩均论英雄”,提升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4月20日,记者走进旬阳高新区吕河工业园区的陕西同春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里如火如荼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令人耳目一新:空中行车、链条机等大型设备高速运转,将一根根平均超过半吨重的半成品电杆从一个加工区平稳有序地运送至另外一个加工区;在装配区,一根根单一的钢筋从滚焊机的一头放入,经过机器自动滚焊,另一头出来就如一个织密的钢筋骨架,这之前则需要工人通过电焊实现……在自动化生产线的加持下,生产的工艺更高级,新产品科技含量更高,附加值也比传统产品提升了近一倍。
“跟传统电杆相比,新生产的产品具有‘木杆一样轻便、钢杆一样强硬、水泥杆一样便宜、岩石一样耐久’的特点,特别适合我们山区电网改造,能有效节省人力成本,并提升秦巴山区电网改造和建设能力。”该公司技术总工刘在章介绍说。
新产品的背后是企业破釜沉舟的改革:2020年该公司实施转型升级,采取抓住重点、明确路径,革新生产流程一系列措施,对主营电杆产品实行智能改造,投资 2.2 亿元,引进建成一条采用国内最先进设备和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线,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在新赛道上持续发力。
据公司负责人杨佳介绍,通过引进国内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对原材料的更新,能达到年产3万件新材料电力设施产能,“有力推动了公司走好转型升级之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对企业而言,转型升级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为此,陕西亨通铸造有限公司把推进“亩均论英雄”作为关键抓手,大力推动制造向“智造”升级。
位于旬阳市城关镇青泥社区的陕西亨通铸造有限公司重点生产与汽车相关的配件产品。在2020年,公司将“亩均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牛鼻子”,投入资金3860万,用于设备技术升级改造、新建智能化生产线,研发实用型专利。在12.35亩生产用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产能的提升和能耗的降低“一升一降”,打造亩均产出新高地,2022年入选全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据公司厂长刘小乐介绍,改造完成后实现了产能翻倍,能耗由原来的每吨用电800度降低到550度。“改造后的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亩均论英雄”改革盘活了低效资产,腾出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土地“含金量”,种出了项目“高产田”。据悉,在全面投产后,该公司产量可增加150万件,产值可增加7000万元。
“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来实现传统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跨越,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促进我们企业多元化、高端化、低碳化发展。”该公司负责人晏群说。
以“智”谋“质”,追求高质量产出日渐成为企业新风尚。在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观念升级也为企业带来了新活力。陕西省老字号旬阳本土企业旬汉食品有限公司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化理念和工艺结合,一方面完成年产5000吨烘焙食品加工项目技改扩建,另一方面围绕产品开发及销售手段进行提升,聚力打造“旬汉”品牌,开发出双麻饼、酥卷、蒿子炕、果饼等地方特色食品40余种,通过线上线下远销西安、湖北、四川等省内外,该公司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成长之星企业、陕西省老字号企业。
科技创新推动高端装备不断取得新突破,数字化改造后一条条智能生产线走进传统工厂,通过深化关键环节改革,旬阳市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绿色成为各行业越来越亮的底色,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旬阳市工业发展亮丽新名片。
- 上一篇:强势复苏!这个“五一”黄金周,旬阳游客接待量及旅游收入同比…[ 05-09 ]
- 下一篇:旬阳市:“三管三抓四健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