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创新引领 推动发展动能升级(二)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驱动研发创新活力
引进专业人才助力新品研发、建立专家工作站合力攻克技术难题、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成果转化……旬阳市充分重视人才引领作用,以人才创新驱动发展,把人才作为推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白色的精密检测仪器旁,白彩彩盯着电脑显示屏上密密麻麻的数据、不时转头看看仪器显示窗口,一丝不苟……在安康广誉远药业有限公司原子吸收(气相)室内,作为公司QC(质量保证)主管的白彩彩正做着检测数据分析工作。
“我主要负责对中药材检测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为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专利申请提供数据支持。”白彩彩表示,在这里工作专业能力有平台发挥,工作环境也让人舒心,作为专业人才被引进的她,已在旬阳已扎根三年。
建于旬阳市高新区吕河工业集中区的安康广誉远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深加工及医药物流园项目以生产中药饮片为主。近年来,该公司以专业人才为突破口,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让企业在研发方面展现更强劲的动能。
“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通过校企合作,每年从合作的院校定期引进优秀的高端技术人才,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外派公司科技专业人才到科研院校、公司下属基地以及优秀的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同时,通过与一些科研院所及专家院士进行产品及工艺方面的合作,进行深度研发,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额的8%到10%。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8个产品的技术专利,为我们下一步的产业升级提供有力的保证。”据公司负责人杨青中介绍,公司先后引进像白彩彩一样的专业人才近10名,去年公司也被旬阳高新区授予“2022年度创新驱动示范企业”。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人才的关键支撑。科技领军人才的聚集,让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枚小小的食用菌走进了各大院校实验室,成为了省内外专家的科研对象。
“香菇 BQ-9608 实验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用菌中心”“食用菌品种比较实验 实验单位:安康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 实施单位:旬阳市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旬阳市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菌棚内,一块块绿底白字的显眼标识牌下,工人们正在对菌丝发育好的菌棒进行翻垛,这是菌棒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为一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现代科技型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国桦农林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去年11月被授予挂牌省级专家工作站,聚集了14名省内外生物食品、食用菌领域专家,组成了旬阳国桦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为公司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最近,公司正在申请一种栽培富硒猴头菇的基质制备方法和栽培方法的发明专利,核心在于控硒和稳硒。
据国桦食用菌科技创新工作站站长陈和润介绍,控硒和稳硒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一项技术,“在制棒过程,原料里边添加50个ppm的纳米硒,通过这种技术控制猴头菇的硒含量,达到硒含量的稳定。”
技术的创新为企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2年,该公司通过了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证,并获得了废弃菌袋处理装置、农业段木菌丝接种器、香菇菌包打孔装置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我们坚持以人才兴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双招双引,聘请首席专家,组建省级工作站,打造产学研基地,采取校企合作方式,在解决技术难题、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公司负责人周智国说,依托专家团队的合力,目前开发出了富硒猴头菇超微粉、富硒猴头菇硒蛋白等多款新产品。
企业作为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旬阳市坚持企业主体、人才主力,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积极培养引进“高精尖缺”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一方面通过出台《旬阳市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旬阳市“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建设投用人才公寓等方式,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拔尖人才。另一方面,建立政府和企业双向招引人才机制,完善“平台+人才+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对接合作,聘任高校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或首席科学家,设立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专业导师团等,努力把旬阳打造成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目前,全市入库科技人才59人,引进高级专技人才30人、外籍及海归博士3人、国内高校教授4人,引用秦创原高层次人才20人。组建“科学家+工程师”队伍5个,获批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研发中心1个。3名海归博士、96名高科技人才“揭榜挂帅”,中科纳米、巴山雪等20余家企业与19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3家企业5名专家进入安康战略联盟会员序列,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 上一篇:旬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顺利通过专家技术评审会[ 05-08 ]
- 下一篇:旬阳市全面启动2023年林草湿综合监测工作[ 05-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