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正文详情

旬阳:“归雁经济”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作者:陈志涛 邹一铭 发布时间:2022-10-12 09:07 来源:群众客户端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旬阳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有不少人选择“北雁南飞”,到东南沿海地区打工。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一大批打工人选择“归雁还巢”,在旬阳的青山绿水间实现创业梦。

今年44岁的严国军是旬阳市石门镇第一批“归雁”。2012年,外出闯荡多年的严国军看到泥鳅养殖前景广阔,决定回村创业。凭着一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热情,他和朋友集资100万元,在家乡白庙村成立了胜鑫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一开始,由于泥鳅不适应村里的气候、环境,严国军又缺乏养殖技术,第一批泥鳅养殖失败了。于是,他一门心思琢磨养殖技术,学着配制饲料和药品,到了第三年才总算把泥鳅养活,逐渐让泥鳅养殖场的经营步入正轨。

2017年,严国军的泥鳅养殖场迎来了大发展。他回忆道:“当时,石门镇党委、政府联系养殖专家,为我们带来了生物调整水质、土质技术,有效提高了泥鳅产量。不光如此,镇村干部还积极帮我们打通销路,将泥鳅卖到了安康、湖北十堰等地。”

如今,他的泥鳅一出网,就有专车直接拉到农贸市场,每公斤能卖40多元,年均总产值超过20万元。

自己致富后,严国军还通过招收务工,带动40余名农户人均年增收10000元。“养殖技术、销售网络、物流都已经成熟,我们的泥鳅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接下来,我打算扩大养殖规模,建一个泥鳅种苗基地,这样既可以降低成本,也能为有意愿养泥鳅的村民提供种苗,让大家都能通过养殖泥鳅增收致富。”严国军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2022年2月,石门镇召开“归雁经济”暨招商引资恳谈会,外出创业人士、镇领导班子成员、站办所负责人、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共叙乡情,共谋发展。石门镇与2家企业签约项目,签约金额达3.3亿元。

“这些年,我的家乡石门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们‘归雁’来说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签约企业陕西垒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道宝激动地说,“我会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做好龙套湾水产养殖产业项目,打造集养殖、垂钓、康养旅游、探险、民宿等为一体的综合体验园,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乡村是一个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大舞台。我们将持续壮大‘归雁经济’,让‘归雁’成为搞活一片经济、带动一乡发展、造福一方群众的‘领头雁’。”石门镇党委书记张晓明说。

无独有偶,离石门镇不远的仙河镇同样十分重视“归雁经济”。仙河镇充分利用仙河在外创业人士创办公司多、回报家乡热情高的优势,以乡愁乡情乡亲为纽带,以精准服务保障为依托,着力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搭建线上交流平台,持续推动智力回乡、资金回流、人才回聚,为仙河镇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旬阳市着力壮大“归雁”队伍,实行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壮大农村实用型、领军型人才队伍;鼓励市内各类涉农企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兼职挂职、技术合作、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技术专家,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推进项目落地发展,引领农业技术更新。

“旬阳市高度重视‘归雁经济’,支持‘归雁兴乡’,实施高质量就业创业行动,通过金融支持、住房保障、岗位培训等政策扶持,支持旬阳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故乡、帮老乡、带客商、建家乡’,为乡村人才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旬阳市引进高层次农业技术专家50人,吸引100余名优秀青年回乡发展,乡土人才总量近万名,用‘归雁经济’激活了旬阳市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旬阳市委书记陈红星说。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