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赵湾镇:建起袜子厂 拓宽致富路

作者:张清竹 发布时间:2022-09-19 10:39 来源:旬阳市融媒体中心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今年以来,为了帮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解决农村大量妇女劳动力“闲置”问题,赵湾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就业富民为先导,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招商引资,经过半年的努力,在镇内建起了首家袜子工厂,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家住赵湾集镇的袁静,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一直在家没有出门打工。每天将孩子送到学校后,便呆在家里没有事干,她也想找个工作,可是要么工作地点太远,要么就是工作时间对不上。后来,她听说赵湾社区要建一个袜子工厂,就时刻关注信息,今年8月份,袜子工厂正式开业,听到招工信息的那一刻,她迫不及待地来到镇政府报名。

到工厂上班后,刚开始她有些不适应,跟不上进度,常常忙到饭都顾不上吃。后来,经过反复磨炼和实验,她手法越来越娴熟,成了工厂里的生产标兵。“我现在一天最少能缝4000双袜子,后面更加熟练了,能缝更多,这样算下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呢,而且照顾孩子和挣钱两不误。”袁静自豪的说道。

“实在没有想到,我都66岁了,还能从‘农民’变成‘上班族’了。”从白杨坪村搬迁到集镇集中安置点的潘家书逢人便笑呵呵的说道。原本家住在山上的潘家书一家,正好赶上扶贫搬迁政策,于是举家从交通不便的山上搬迁到集镇统一的安置点,搬到集镇上交通便利了,居住环境也好了,但却让一向勤劳的潘家书犯难了:“我这身体还好,以前在老家我可以种种地、放放羊,现在搬下来了,一天闲的都快给我闲出病来了,可是这把年纪了,外出打工也没有要了。”

恰逢袜子厂招工,潘家书听说招的工种比较多,技术类的活自己肯定是干不了,那能不能去应聘手脚活呢?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镇上报名,没想到,第二天就通知她上班了。

经过岗前培训,潘家书很快就上手了,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虽然干这个挣的不多,但是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找点事情做,最主要是就在家门口,可方便了呢!”

“幸亏袜子工厂给我提供就业机会,不然我都不知道要怎么生活下去了。”说这话的是袜子厂定型工黄景利。

黄景利全家7口人,上有两位老人,母亲年迈,父亲肢体残疾,下有三个年幼的孩子,丈夫常年在外务工维持生计,黄景利在家不仅要照顾三个上学的孩子,还要照顾父母,家庭的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来气,时常愁容满面。

“虽然政府给予了我们生活上的帮助,但我年纪轻轻地不能老是靠政策,我也想找个时间灵活的工作,照顾孩子的同时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可是奈何没有合适的工作。”

正好碰上袜子工厂招工,黄景利一去打听,听说定型工时间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计件结算工资,于是,她赶紧去镇政府报名参加培训。

黄景利十分珍惜这次就业机会,在培训期间她耐心听讲,经过反复的操作,现在她已经非常娴熟了,成了定型工里面的顶梁柱。“这下我的生活有盼头了,不仅照顾了家庭,而且还帮助老公减轻了负担,我一定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干!”黄景利信誓旦旦的说道。

在赵湾袜子工厂里面,有很多像袁静、潘家书、黄景利这样的务工人,他们或因为家庭、年龄等原因赋闲在家,袜子厂的引进不仅帮助她们致富增收,更重要的是助力她们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把产业留在家门口,把就业送到困难家庭。一个社区工厂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引擎”,盘活了镇内空闲劳动力,为她们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真正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美好愿望。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