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麻坪镇小蚕茧做成大产业

作者:沈亚萍 发布时间:2022-04-20 08:19 来源:安康日报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走过一个简易的便民桥,一片片桑园立马映入眼帘,桑树争先恐后地吐着新绿,顺着蜿蜒的小路,走进旬阳市麻坪镇李家河村王兴义的蚕茧加工室内,只见王兴义正端着一筐筐蚕茧往机器上倒去,准备为蚕茧剥去“外衣”。

“今天又新接了10床蚕丝被的订单。”王兴义的妻子乐呵呵地说,转身又和她的伙伴一起配合忙碌着蓬松蚕丝、铺丝、纯手工包边……一床手工蚕丝被就被制作完成。

据了解,麻坪镇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李家河村历来有养蚕的习惯,特别是 2010年至2015年期间,这里几乎家家养蚕,户户栽桑,面积达1200多亩,年养蚕2000余张,并一度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但随着农村产业的不断转型和蚕茧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价格受挫,从事栽桑养蚕的农户日渐稀少。

不管蚕茧市场行情怎样变化,20多年来,王兴义都始终秉持着对养蚕的执着和敬业,不断传承着历史悠久的养蚕技术,凭着自己质朴的秉性和勤劳的双手,让白茧银丝成为乡村振兴中一抹洁白无瑕的传承亮点。

随着近年来政府政策资金大力支持及王兴义不断地学习与创新,终于有了回报,一年又一年,把挣来的钱又投入到合作社中,他的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建成大蚕室600平方米,自动给桑自动上簇生产线一条,小蚕共育室150平方米,购置了先进的取丝机、剥茧机、绗缝机、打棉机、削蛹机等机械12台。

先富带后富,在发展好自身的同时,2021年他为社员发放蚕种量528张,产茧4.5万斤,蚕农直接收入100余万元,带动李家河全村年发种1300张,产值250万元。收购合作社成员及周边农户鲜茧15000公斤,收购值65万元,对社员共分红返利8000余元。

为了延长产业链,开发蚕桑综合利用价值,自2019年,他开始用自己生产的蚕茧打棉取丝做蚕丝被,注册了“凡如梦”蚕丝被品牌,仅2021年生产鲜食蚕蛹5吨,销售蚕丝被260床、鲜蚕蛹300公斤,产值6万多元。现阶段基本做到了集种桑、养蚕、收烘、加工为一体的专业化蚕桑专业合作社。

如今,麻坪镇政府再次将蚕桑产业作为该镇主要产业培育,统一挖去老劣桑,计划在全镇种桑村统一种植优质桑园,同时不断规划延伸产业链,力争实现从桑园种植、养蚕、观光旅游再到深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不断将麻坪镇养蚕产业做大做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