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烟火气”,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获得感”。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部门,神河镇社保站及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积极推进各项保障任务落实落细,有力筑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的民生底线。一串串鲜活真实的数据,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让百姓感到安心和舒心,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盼。
精准实施兜底保障政策。用足现有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对符合条件人员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范围,对收入超过保障标准但生活仍不稳定人员落实“减退帮扶”政策,确保其稳定脱贫,对因突发性危机事件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防止致贫返贫。
适度扩大低保和临时救助的覆盖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坚持“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精准认定救助对象,加强对生活困难未参保失业人员的救助帮扶,适度扩大临时救助范围,确保所有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困难救助。
落实特困、临时救助政策。严格落实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服务保障、安全管理等规定,不断提高集中供养服务质量。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探访,帮助特困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加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设施改造,尽最大努力收住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突出临时救助制度“应急”功能,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流程,全面落实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畅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加强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的摸底排查。全面排查,将全镇符合城乡低收入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低收入家庭认定范围,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公信力,使住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及临时救助制度向低收入家庭进一步延伸,有效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战略。
- 上一篇:小河镇:做好十件事力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做实[ 04-13 ]
- 下一篇:棕溪镇:“十个一”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求实效[ 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