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桐木镇:“三步走”开启乡村“美颜”模式

作者:杨东 发布时间:2020-05-08 09: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暮春时节,走进桐木,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蜿蜒在房前田地边,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镶嵌在青山绿水间,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经济林屹立在蓝天白云下……目光所致皆美景,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开来。

近年来,桐木镇把提升人居环境当做脱贫攻坚头号工程来抓,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从最初解决“脏乱差”问题抓起,逐渐步入到打造生态宜居小镇阶段,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挪穷窝”

筑牢安全住房

在桐木,接近一半的贫困户生活在土地贫瘠、山大沟深的环境中,如何帮助他们挪穷窝、换穷貌?经过多番考察,桐木镇给出了答案。选择在地段优、资源广、条件好的村组建设移民安置点,同时,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变换生存空间,彻底改变“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象。

“以前住在半山腰,天干没水吃,山大没信号,土房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每次送娃上学,得走半个多小时才能到通车的地方。”涌泉村贫困户王锡金道出了大部分搬迁人的心声。

“厨房通了自来水,厕所铺上白瓷砖,卧室有了席梦思,医疗、教育、交通方便不说,我还能到镇上社区工厂上班挣钱,真没想到咱一个农村人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说起搬迁后的变化,入住桐木社区移民安置小区程明安置点的王锡金喜上眉梢。

2016年以来,全镇建成集中安置点5个,实施易地搬迁775户,助力2312人搬出穷窝窝,迈向新生活;落实危房改造222户,房屋提升93户,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生活环境。

“强落实”

完善基础设施

4月23日,在桐木社区张家院子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暨厕所革命现场会,预示着桐木镇新一轮“厕所革命”即将拉开帷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再次掀起高潮。

印象中的张家院子,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露天厕所臭味熏天,买个日常用品全靠肩挑背扛,年轻人要么外出要么集镇租房,留下的都是年过半百的老人。

2019年,在干部的带领下,水泥路通了,路灯亮了,漂亮的楼房盖起来了,年轻人返乡搞起了创业,一副生机盎然的田园美景正在盛开,成为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曾经的环境整治点,现在的社区“后花园”,张家院子的“蜕变”只是该镇的一个缩影。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镇从水、电、路、网等热点问题着手,有序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88万元硬化通村组水泥路26条65.3公里;铺设管网170.37公里,解决2847户9439人饮水问题;电网改造114.41杆公里,其中主干线改造12杆公里,低压改造102.41杆公里。

“抓整治”

净化人居环境

“最近天气回暖,蚊虫开始肆虐,面对国外严峻的疫情形势,请大家各负其责,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4月24日,在桐木镇环境整治工作交流群里,来自镇长吴妍妍的每日提醒。随后,各村纷纷亮出作法,晒出成绩。“沙沟口村召开护林员工作会议,安排当前护林工作重点。”“立石滩村组织护河员及部分党员对辖区内河道进行清理。”……

不比热闹喧嚣的城市,桐木的夜晚来的格外早一些,不到8点,街道便安静下来,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休息,而这时,“黄马甲”却照例出门上岗,推着手推车开始“扫街行动”。在路灯的映衬下,那一抹黄色格外显眼,经过一番“唰唰唰”劳作之后,街道又干净如初。这样的画面每天都在上演,该镇按照“一天一清扫,一周一报告,一月一考核”的要求,守山、护河、养路已成常态化。

今年以来,该镇以养好每条道路,守好每片森林,护好每条河流为宗旨,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根据每千亩配备一名护林员,每三公里选配一名养路工,每村安排一名护河员的标准,协力打好“碧水”“青山”“净地”三大保卫战,目前在岗护林员152名,养路工21名,护河员15名,环卫工13名。

当脱贫攻坚遇上乡村振兴,桐木干群清醒的认识到不仅要“温饱”也要“环保”,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该镇强“底子”美“面子”,走出了一条双赢的路子。如今的桐木镇,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百姓钱袋子更“鼓”了,4G网络触手可及,马桶已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属,曾经为生计奔波的大妈们也跳起了广场舞,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好日子。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