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中心 | 手机版 | 繁体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工作动态> 部门信息> 正文详情

旬阳护林员熊学政:一句舍不得,他宁可拿着微薄的薪水继续穿越林海

作者:李开涛 华荣艳 发布时间:2019-11-06 09:4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有一种初心,

叫34年的坚守,不离不弃;

有一种使命,

叫护林2万余亩,日行30公里;

初心不忘,使命牢记!

56岁的熊学政,用满腔热血和一生的担当,守护着这片国有山林,在身患糖尿病后林业局多次让他带薪休息,一句舍不得,他宁可拿着微薄的薪水,继续奋斗在自己曾经工作的这片林海,他谈及自己护林半辈子的爱恨情仇,眼里闪着泪光……

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与青山作伴

见到熊学政,和他聊了聊,作为新闻人,我们第一印象就是,我们来迟了,我们的镜头和笔端,似乎失去了重心。

深秋的小河镇铁厂村黄沙河林场,红叶漫山,郁郁葱葱。清晨,熊学政身着制服、手持弯刀,在晨曦和雾蒙中,又开启了一天的巡山之旅。

初见熊学政,寡言少语、清瘦祥和,让人印象深刻。“20岁出头我就干这行,那时候很多人不愿意来林场,因为这个工作有很大的危险性……”熊学政娓娓道来。

记忆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倾泻而出。熊学政曾经目睹了父辈遭遇洪灾、粮食减产,特别是整片林地被盗伐偷砍而造成水土流失,苍翠茂盛的国有林场曾一度变得一片狼藉、满目疮痍,父辈们唯有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1985年,刚满22岁的他毅然加入护林站,投身造林护林事业,一年年、一月月、一天天,他与大山为伴,用满腔热血和一世青春守护着这片山林,将青山绿水留给子孙后代。

对于熊学政来讲,自己端了“公家”的碗,就是一名公职人员,自己“管着”这么大一片国土,荣誉感和使命感以及“制服”带给自己的责任,都必须让自己把护林工作做好,这是熊学政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心理,他不知道什么叫初心和使命。只知道,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农村人最质朴的道德标准。

他用这种标准,让自己一辈子和这片林场续写着动人的传奇。

进一次山耗时15天,山川溪流是他的伙伴

“我负责的辖区主要在小河镇,巡山时候每天步行30公里,巡山34年了,雪天的时候,雪下面哪里有个坑,哪里有树干横着,我都知道。”记者跟随熊学政的脚步在山林中穿梭。熊学政一边用弯刀斩断荆棘,一边说着辖区内由近及远的每个山川的名字,记者在旁边帮忙数着,一共有9座山、7个川、35条沟。

“我进山一根木棍、一把弯刀、一包干粮就够了,最长的一次进山15天,平时都是6天左右,每个月视天气而定,最多休息6天。”谈起护林员的日常工作,熊学政的语气总充满了自信和骄傲。

熊学政在1998年至2014年间曾担任黄沙河护林站站长,目前是护林站6名护林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带过的徒弟都有16名以上,他一直奋斗在护林第一线,肩负起护林、防火、宣讲护林知识和野生动物保护等职责,长年累月的穿梭山林,守护着林区安全。

安全重于泰山。他不曾停歇,也不曾止步,多年来严格遵守县林业局制定的《护林员巡山管护制度》,每日坚持填写巡山日志,为方便记录,自费购买了照相机、望远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做好拍照记录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为后来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资料。

守护秦岭深山这片绿,不退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次在八里川巡山,我发现山坡上有运木头留下的痕迹……”在山林里走累了,熊学政便坐下来,给笔者讲述多年前依然历历在目的老故事。

当时,盗伐盗卖木材成了当地一些人的生财之道。一天夜里,熊学政和另外两位护林员守山,发现盗树的两位村民上山,便站出来制止,经过激烈搏斗,最终将其制服,却引发全组人前来围攻。熊学政设身处地的给村民们耐心讲解政策,“要是人人都跟这两人一样,这片森林很快就变成荒山,到时别说烧柴,一到夏季,泥石流频发,家家户户都要遭殃啊!”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说服所有人退回村里。

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政策后,全民开始自觉守法,偷树伐木的人少了,守山护林的重点也转为林木管护和森林防火。每年清明和春节,森林里上坟祭祖的人多了,熊学政除了增加巡山次数,最主要是挨家挨户宣传林区防火知识。

“我们住在山里,他经常来告诉我和家人,注意用火安全,一刻不敢放松,一旦引发火灾,不仅伤及自身,还会对国有林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家住铁厂村四组的谢由顺告诉记者。63岁的谢由顺14岁使用打麦机时失去左臂,因此常年在家,遂与熊学政建立了深厚情谊。不仅如此,熊学政所巡林区周边的群众早已经把他当做亲人,也成了他每日巡山加水、晚上休息的“驿馆”了。

很多时候,大家都觉得熊学政是个“拿着鸡毛当令箭”、多管闲事的人。但他用34年的实际行动,让每一户人都感受到他的这份执着,也保证了这片林区的草木茂盛、欣欣向荣。

一句舍不得,他宁愿拿着微薄的薪水继续巡山

守护这片山林,熊学政所获得报酬并不多,从最初每月的45元、到85元,再到现在的1300多元,一家老小的基本开销都难以维持。

“我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们在红军镇中心校上学的时候,我就用8000元在学校附近买下两间土房,方便妻子照顾孩子上学,也省下一大笔费用。”他的话里藏着深深的愧疚。妻子一直伴随着熊学政,从不埋怨他长期巡山不顾家,这么多年来,长期靠着做豆腐和经营台球添补家用,直到2003年,夫妻二人才将土房翻新,盖起了三间一层的砖房。

2013年熊学政被检查出患有糖尿病,2015年底县国有林场安排站长陈重业给他做工作,让其在家带薪休息,熊学政只回复了一句“舍不得”。天亮时分,他依然拿起弯刀开始巡山。

34年来,他所管护的林区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警、火灾,林木长势旺盛,他个人也多次被县林业局评为先进护林员、先进工作者。

“我年龄大了,现在也有点毛病,还是有些力不从心,但我依然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我已经融入这片林子了,希望能一直守护下去,直到我确实走不动的那一天……”熊学政用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一片绿色海洋,也谱写了一名普通护林员对林业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无比热爱,他将青春、热血和生命镌刻在这片林海。

【责任编辑: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