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开年以来,双河战区紧盯651户2495人的脱贫目标,集众力、集众志、集众人,奋力书写新时代的脱贫答卷。
01.集众力:“X”为集体经济
贫有千种,困有百样,然脱贫之路只有一条,就是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如何能稳定脱贫、长期富民,将现有人力物力整合为一股力量?双河战区着眼区域经济长远发展,鼎力创新,将“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中的“X”定为“集体经济”,实现村社合一,集众力破穷局!
8月28日,对竹园村的马兴田来说是个开心不已的日子,拿着千源合作社发放的5600元现金,心里既踏实又欣慰。
千源生态现代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竹园村支部为主导成立的合作组织。去年9月成立后,吸纳本村在外创业能人入股,注入原始资金。流转土地、荒山2040亩,发展烟草、拐枣、油用牡丹、养殖产业,以土地流转、园区务工、资金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受益。元月份,合作社一次性兑付工人工资70多万元,这次又兑付上半年的务工费23.6万多!
金竹村支部书记詹先斌也带领村民成立了合作组织。2016年底合作社引进种植黄花菜,与收购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流转土地规模化发展,带动106名贫困人口受益分红。
目前,双河战区有产业抓手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共16个,分别依托山水优势发展稻田综合种养、软籽石榴、黄花菜、烤烟、油用牡丹、拐枣、中药材等产业,有效带动贫困户2689户,覆盖面达88%。村集体经济的“大手”拉着贫困户的“小手”正沿着致富轨道阔步前进。
“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将原本分散在一家一户的资源整合起来,才能增强集体的服务实力和功能,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该战区责任指挥长胡广涛说。
02.集众志:发动群众力量,激发干劲
每月的1号和15号,在双河镇的河道两岸、公路沿线、村庄院落,我们都会看到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爱心清洁志愿服务队”。他们不仅是清洁环境、守护家园的中坚力量,更是促进新民风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的模范代表。
这只是该战区通过发动群众力量、激发干事创业动力的一个缩影。“只有当群众以实际行动处理村级事务、参与村级发展时,对家园的认同感、责任感才会增强。在村级活动中,群众愈发珍惜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果实,内心动力被逐步激发,社风民风悄然向善向好,从而凝聚起助力村级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借助爱心清洁志愿服务队的东风,战区在锅厂村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以业增收、以干增劲、以技增智、以评增力”的扶志活动;在焦山村组建“院坝说事会”,灵活开展说事论理、奖优评先,将村内大小事务解决在源头……
家美了,技增了,事明了,情深了,劲足了。在爱心活动中,群众互相帮助,互相体谅,互相鼓励,形成了其乐融融、同甘共进的和谐氛围。脱贫动力更足了!
03.集众人:干部力量是关键
“打赢脱贫攻坚战,干部力量是关键”。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抓实人才队伍管理,一直是该战区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双河战区成立了19个作战分区,配强了四支力量,驻村帮扶队伍坚持吃住在村,扎实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实现从“驻”村到“住”村再到“助”村的转变。
围绕“四支队伍”管理,干部考核等一系列问题,该镇探索制定脱贫攻坚工作与帮扶干部的“双百分制”考核管理办法,坚持用最科学的办法、最铁的纪律、最严的要求和最大的关爱确保干部真抓真干。
激励与严管同行。开年以来,该战区镇村干部始终奔赴在脱贫一线,无论是班子成员还是一般干部,都不讲条件,不计索取,无怨无悔的奋斗在各自的岗位。7月份,全县产业扶贫暨村集体经济发展观摩会在战区召开,省市县多个单位来此调研,2017年度工作和脱贫攻坚考核中获得双优……这些都是对全体干部扎实工作的充分肯定,“干部作风硬、工作实”成为双河战区又一张响亮的名片。
脱贫攻坚之路并不轻松,然而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是轻松的呢?只要众力强、众志合、众人在,脱贫、小康、振兴之路,我们一同前行!
- 上一篇:全市劳务扶贫现场观摩会在旬阳召开[ 11-09 ]
- 下一篇:红军战区:“三变” 让如期脱贫变得信心满满[ 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