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旬阳县采取多项举措不断加大对旬阳民歌的保护传承力度,使旬阳民歌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强化宣传培训。组织举办旬阳民歌演唱传承培训班、旬阳民歌广场舞等培训班,编印《旬阳民歌推广教材》,改编旬阳民歌《一身蓝》、《观画眉》、《月亮当头》等新的广场舞音乐,把古老的民歌元素融入新编的音乐创作中,以新的形式传唱和传承。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召开“旬阳民歌大家唱”采风座谈会,邀请汉中、安康各县区优秀民歌手和本县民歌手进行交流座谈;承办“山水安康 大美榆林”陕南陕北民歌交流展演旬阳专场、选派民歌手参加榆林陕南陕北民歌交流展演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展示旬阳民歌独特艺术魅力;利用文化馆微信公众平台、县电视台、文广旅游局网站等网络媒体大力宣传旬阳民歌的历史渊源、主要特征、重要价值、传承意义以及保护成果等内容,力促旬阳民歌保护传承。
挖掘民歌资源。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致力于旬阳民歌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积极实施以旬阳民歌为重点的非遗保护工程,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生态的整体保护和创新发展。旬阳民歌已于2014年12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8年5月,旬阳民歌代表性传承人刘铨学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月底,旬阳县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旬阳民歌)”,将进一步推动全县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使旬阳民歌得到更进一步传承发展。
打造艺术精品。创新推出大型法治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等舞台艺术精品,使旬阳民歌传播空间和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如今,旬阳民间文化资源与现代艺术有机结合的大型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已在省市县镇上演,凭借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受众面,已经成为旬阳的一张靓丽文化名片,推动着旬阳民歌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发展。组织编排的旬阳民歌情景表演唱《姐儿生的白飘飘》已在央视完成录制,将在中央十五台《百年歌声》栏目中播出。
加强展演展示。在春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举办旬阳民歌大赛、展演、旬阳民歌广场舞音乐推广等活动;同时在各种节庆纪念日、送戏下乡、各镇分馆组织的演出活动中,都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旬阳民歌展演展示活动,为广大民歌爱好者提供技艺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旬阳民歌、关注旬阳民歌、传唱旬阳民歌。今年,先后组织举办了“第五届旬阳民歌大赛”、“山水安康 大美榆林”陕南.陕北民歌交流展演旬阳专场、“百姓大舞台”(龙舟季)群众文艺演出等活动,以展演展示促旬阳民歌保护传承,使旬阳民歌遍布旬阳城乡。
- 上一篇:县政协机关多措并举促作风建设深化推进[ 09-19 ]
- 下一篇:县教体局开展秋季开学大检查大视导工作[ 09-20 ]